一蔬一饭总关情
——观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有感
◎ 赵维宁

 

    天水围位于香港元朗区,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居住人群构成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的主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市井社区。

    主人公贵姐的丈夫早逝,她独自与儿子张家安生活在天水围一栋普通居民楼中。张家安刚参加完会考,整日在家无所事事,而贵姐则是超市一名员工,每日认真工作,下班后买菜回家给儿子做饭。

    另一位重要的角色,是居民楼里新搬来的邻居,也是贵姐的新同事阿婆,一位独居老人。回到家后,阿婆独自一人收拾灶台,炒菜做饭,家里的灯管坏了也不修理,一个人在昏暗的光线下吃着自己做的饭。这一段镜头细节拍摄得十分详细,阿婆一个人动作缓慢却有条不紊地做着熟悉的家务,透露出深深的寂寞与无奈。

    而在贵姐与张家安帮阿婆把新电视搬上楼后,阿婆为了感谢他们母子,将自己原本要给外孙的一包冬菇送给张家母子。影片还细致地表现了阿婆将冬菇拿出来决定送人后小心翼翼地将上面贴着的价签撕下来的细节。贵姐将冬菇做了当晚饭,张家安非常爱吃,自然地对母亲说了一声“谢谢”,可以看到贵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任劳任怨的贵姐,每日工作生活的重心仿佛就是围绕着儿子,此刻自己做的菜得到了儿子的认可,可想而知她心中的欣喜。

    电影中的饮食在情感表达上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张家安去病房看望外婆时,用饭煲带去了鲍鱼粥,外婆吃着吃着对张家安讲起了贵姐的事情,感叹女儿为这个家庭的付出。到了晚上张家安回家后,母子俩吃完饭,贵姐洗碗时,镜头长时间停留在墙上挂着的红色饭煲上,而这个饭煲就是张家安用来给外婆带鲍鱼粥的那个饭煲。此处,这个红色饭煲象征着贵姐对家庭与亲人的无私奉献。

    影片中有一次被侧面表现的家庭聚餐,是在贵姐与弟弟们一同去参加完表哥的葬礼后的聚餐。弟媳妇劝贵姐:“不要回家做饭了,出去吃吧。”影片只为观众们留下一家人离开的背影。而第二天的中午,张家母子在吃饭时,贵姐拿出了昨晚打包回来的乳鸽。将打包的菜让给生活条件相比不是太好的姐姐,可见,弟弟们对姐姐是照顾的。因为体谅姐姐家庭条件不好,因而抓紧机会请姐姐出去吃好吃的,替姐姐省去一顿饭的操劳。打包的乳鸽体现了姐弟之间的互帮互助,从前是姐姐挣钱供养弟弟们读书,现在弟弟们也在努力地帮助姐姐。这一处没有正面表现出的家庭聚餐也是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电影最后以中秋家宴为结尾。张家安在放学后懂事地拒绝了同学们的邀请,坚持回家和妈妈一起“做节”,而张家母子的温情将孤独的阿婆的心渐渐融化,两家人早已亲如一家人。他们在温暖的灯光下吃着温馨的中秋节晚饭,窗外是香港的万家灯火。

    《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对饮食的细节刻画十分细致,令人感动。一蔬一饭总关情,从影片中众多的饮食刻画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浓厚的人文情怀,无论是张家母子与阿婆的邻里之情,还是贵姐家中的亲情,以及贵姐与张家安之间的母子之情,虽平淡如水,但都在观众心中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涟漪。

 

当前:5版(2024年01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