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 陈浩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形成了对文化自信的系统性理论表述。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具有无比的厚度;以中国悠久漫长的历史为轴线,具有空前的广度;以五千多年不曾断裂的文明为载体,具有独特的高度;以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理论创新为灵魂,具有可贵的深度;以无数中国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为依托,具有真实的温度。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接续文化自信理论、解答新时代文化建设诸多问题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指南。

    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基因。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础、最经常、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点,既是重要因素、也是重要源泉,既是重要精神、也是重要力量。文化涵盖思想价值、理想信念、思维方式及道德素养等方面,主要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情感激励等使组织成员增强认同度、信念感和责任心。回溯历史长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儿女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展望光明未来,中华文化伟大之所在,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之所在、底气之所在。在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忘本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吸收外来、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枝繁叶茂,面向未来、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铿锵步履迈得更强劲更有力;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起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让文化自信之光照亮强国复兴之路。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标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从历史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正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的风骨神韵,有革命文化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刚健激越,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花齐放、引领风潮的繁荣兴盛,才共同铸就了新时代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强大力量。因此,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要不断赓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不改变、“密码”不丢失;要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孕育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对传统文化,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承弘扬先进成分、补充完善缺失元素、摒弃废弃糟粕思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符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始终符合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要求,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和现实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的坚定信仰,它能够激发和增强人们的思想活力和实践创造力,成为思想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在文化上不自信的民族,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一个在文化建设上没有标志性成果的国家,不可能在世界变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更加高昂响亮;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铸就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用顽强的斗争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员)

 

当前:3版(2024年0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