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育人服务社会化的转变,高校投资主体愈加多元,教育资金投入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经济活动愈加频繁。这些变化为高校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教育教学条件,也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需加强对纪检监察机构使命和责任的重视,将政治监督贯穿于高校各项工作,涵养政治生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夯实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基,为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明确监督职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作为高校落实纪律检查、权力监督等工作的重要部门,是推动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与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抓好纪检监察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有效协调各级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进而提升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同时,高校需在监督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落实党委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监督等领导职能,选择能力优、品行正、廉洁奉公的干部作为纪检监察机构的成员,引导其明确纪检监察机构在高校发展中的职责定位,做好日常监督工作,严查和抵制不正之风;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吸引师生参与民主监督,发挥师生在高校纪检监察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主监督机制,进而提升监督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完善监督方式,拓展监督渠道。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需坚持惩防并举,让监督有力度,激励高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勇于担当;也需注意采取恰当的监督方式,让监督有温度,既严查违法违纪行为,铸牢廉洁从政底线,也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关爱,细化容错情形、规范容错程序、改进容错机制,建立以事实为依据且切实可行的容错纠错监督执纪链条。一方面,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全面提升监督人员的综合素养,围绕监督职权,通过开展开设辅导班、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促使纪检监察干部深度理解党章党规党纪,精准掌握各项监督业务知识与程序要求等,提升遵纪守法意识,切实规范监督行为,依法依规履职,发挥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优化监督方式,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可视化。一要做好信访举报工作。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通过拓宽沟通渠道、责任到人、健全台账、评估反馈等举措,从信访举报来源、信访问题性质、举报对象级别、线索办理情况等方面,对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夯实监督基础。二要做实谈话函询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收到问题线索后,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及时采取调取资料、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对函询举报内容进行核实,并根据核查结果对诬陷或失实举报给予澄清;对问题轻微不足以追究责任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对涉嫌违纪的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三要通过参加或列席会议强化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可通过党组会议、领导班子会议、民主生活会等,对监督对象的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断查漏补缺,开展有效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重视日常监督,增强监督实效。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运用好“四种形态”,做好日常监督。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找准监督切入点。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结合监督事项的行业准则、法律政策、预期目标、群众反响等,了解监督事项的实施情况,在日常监督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同时,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聚焦主责主业,紧盯高校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督促其按规章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并正视自身的监督地位,督促下属职能部门、党支部敢于担当,凝聚监督合力。二是活用线索,从线索处置切入加强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督中需善于发现问题线索,并深挖根源,了解背后深层次原因,结合问题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充分发挥日常监督的功能。三是重视整体建设,促进日常监督提质增效。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将日常监督置于高校整体政治生态系统,既关注个体发展情况,也对高校整体政治生态进行全面诊断,以高校人才培养大局为出发点,将日常监督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起来,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从全局视角降低腐败问题产生的可能性,进而改善高校政治生态。此外,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从信息共享入手,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提升纪检监察机构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监督成果转化,激活日常监督活力。
持续跟踪监督,形成监督闭环。高校纪检监察是一项系统工作,需坚持一体化理念,以完善的整改、跟踪监督机制,推进源头治理,确保腐败问题积极化解。一是严抓事后整改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应要求案发单位构建专项整改台账,依据一案一整改原则,全面查找廉政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将个案作为典型素材进行警示教育,引导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遵校纪、守规矩。二是重视巡视巡察整改监督。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构建事前、事中、事后有效衔接的监督机制,结合具体问题清单,指定专门的整改监督责任人,规划科学的整改监督方案,高质量落实各个环节的整改监督工作。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