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成为育人“第二课堂”

 

    石磨、纺线机、竹篓、锄头……走进安徽省阜阳市程集镇王湾小学农耕博物馆,鲜活的农耕记忆扑面而来,约4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100多件老农具,旁边是学生们制作的文字介绍。学校在筹建校级博物馆时,发动学生走家串户收集农具,建立“农具博物馆”。

    以王湾小学为代表的阜阳市中小学,立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需求,因地制宜自建校级博物馆,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

    走进阜阳市六里小学,会看到学校的门窗、走廊、墙壁,整个空间都在讲故事:校门口的电子屏上展示着“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事迹,教学楼走廊里,张贴着屠呦呦、袁隆平的宣传板……

    校园还是展示中国古今科技发展史和最新科技成果的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讨论研究,每周末的“科技群星闪耀时”主题班会,学生会分享自己“追星”的心路历程。学校负责人梁陆红介绍,现在的学生喜欢“追星”,学校就把校园打造成“科学家博物馆”,把追星转化为自我激励,打造领航青少年成长的“北斗”。(据《中国教育报》)

 

当前:1版(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