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沉浸式传承
◎ 陈建伟

 

    如今,在各地各级博物馆里,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看展,时而认真聆听解说,时而驻足观察文物,时而细声讨论,时而做着笔记,他们听着文物故事走进历史现场,看着稀世珍品步入艺术殿堂。把博物馆当作第二课堂,在文物展览现场博览古今,这何尝不是新时代孩子们的美好生活缩影。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从“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指明了方向。

    为了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有机衔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馆校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策划推出高质量主题展览,合作研发一系列项目式学习、博物馆课程等,带领孩子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启智增慧,增强文化自信。比如一些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每年定期针对儿童群体推出生肖展、古今儿童玩具专题展等契合儿童审美特点的专题展览,通过“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等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博物馆学习的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用文化润童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拥抱博物馆、热爱博物馆,博物馆这座“大学校”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真正实现以展促教,以展促学,寓教于乐。

 

当前:1版(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