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上不上门 消费者说了算
◎ 周菊

 

    快递送货上门,一直是末端配送的难题,也是被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送快递上门本来就是快递公司的义务,但近年来,因快递企业追求高效率运营,为降低人工、配送成本,采取了网点代收、放快递柜等配送方式;还有一些快递员因业绩考核压力过大,再加上受制于小区管控、老旧小区无电梯、用户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未能严格执行快递上门配送服务。上门服务的缺失,令消费者的体验感下降,致使纠纷、投诉增多。

    交通运输部此次发布的快递新规,明确快递不得擅自放快递柜、驿站等。新规将选择权赋予消费者,快递企业和快递员不能再自行其是,无论是快递上门还是自助取件,都应由消费者说了算。该规定若能有效实施,可以保护快递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快递企业运营。

    不过,要想完全实现“开门拿快递”,似乎还是有一些难度。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1320亿件。每年“6·18”“双十一”等促销旺季,快递派送量更是很高。如果每一件快递都上门派送,投递效率就会下降,快递员的收入也会减少,还会造成快递积压、人员流失等问题。故明确由消费者选择快递上门还是自助取件,只是一个基本底线,还需进一步厘清双方的权益,并交由市场规则来解决效率问题。

    快递派送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消费场景,用户之间的差异化很大,不能用“一刀切”的手段,去解决所有消费场景。比如快递上门要考虑用户是否在家、派送时间、派送路线、小区禁入、隐私保护等多个变量,如果上门服务量占比过大,派送效率下降,服务成本就会上升,就可能造成快递费涨价。而且,并非所有用户都需要快递上门服务,也有很多用户认为下班后,正好去快递柜、驿站取件,然后吃饭、回家。

    可见,快递究竟该上门派送,还是放在快递柜、驿站,并无最优解,应在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之时,采取价格杠杆来实现市场自由博弈、自主调节。一个相对可行的消费模型为:提高上门派送的服务费标准,降低自助取件的快递费用,并在消费者网购时,即提供相关派送选项,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相应的派送服务,以实现差异化服务。由此,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快递员的派送效率和收入取得平衡,可谓相得益彰。

 

当前:A4版(2024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