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 徐悦

 

    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和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乡村工匠不仅是中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更是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活态载体。乡村工匠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向一致。但当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仍面临一些困境,导致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突破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现实困境,探究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实践路径意义重大。

    当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面临的困境:

    部分人才返乡就业意愿低,乡村工匠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医疗、教育等资源更为充足,就业机会多,更为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和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因此回乡意愿不强烈。而现有的乡村工匠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没有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职业教育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多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乡村工匠继续求学的意愿。

    职业教育供给与乡村工匠需求不匹配。乡村振兴要求乡村工匠具有文化涵养、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意识等,乡村工匠应该是复合型和创新型兼备的人才。目前,职业教育对于专业的分类和人才的培养以大类为主,不够精细,教育教学开展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而乡村工匠更为注重技能,对自身实际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供给与乡村工匠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学校的授课时间和地点较为固定,乡村工匠农忙时间可能与上课时间冲突,入学率不高。

    资源保障和制度建设不完善。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职业教育学校必须保障师资力量、实践基地、机器设备等资源的充分供给。师资力量方面,乡村工匠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前往乡村地区进行实践锻炼。但是乡村地区条件较为艰苦,部分教师前往乡村的意愿低。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数量不足。实践基地方面,培养某些乡村工匠需要修建实践基地,购买机器设备,但是部分职业教育学校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基地的修建和机器设备的购买。此外,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需要依靠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如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但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乡村工匠缺乏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制定,各部门之间联动不紧密,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信息动态分享不及时等制约着乡村工匠培养。

    面对以上职业教育培养乡村工匠的困境,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进行改进:

    加强对受教育者乡土情怀的培养,提高乡村工匠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学校应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工匠传承的手艺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凝聚着中国智慧,有一些甚至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受教育者的乡土情感和记忆,增强其归属感,增进其文化自信,增强其主动回归农村、建设农村、振兴农村的意愿。另外,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寻求政府的政策扶持,将职业教育学校建立于县域,促进县域发展,加强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村委会应向乡村工匠宣传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好处和意义,吸引乡村工匠接受职业教育;寻求政府帮助,与职业学校合作,给予乡村工匠接受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福利倾斜,解决乡村工匠的顾虑。

    改进职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职业教育供给必须与乡村工匠要求相匹配,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切实培养合格、优秀的乡村工匠。职业教育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学校应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育,与企业、村委会合作,让受教育者深入工厂车间、企业公司、田间地头、农村基层进行锻炼,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检验理论。职业教育学校应细化专业设置,使之更符合乡村工匠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学校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而且要加强对受教育者技术水平、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为此,职业教育学校可以邀请领域专家开展教育,联合社会企业组织各种比赛,鼓励受教育者创业创新。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灵活调整授课时间,与乡村工匠协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达成。

    完善资源保障和制度建设。对于实践基地和机器设备,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寻求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帮助,获取专项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并与企业、村委会合作将培养乡村工匠的实践教育基地拓展到企业和农村。对于教师资源,职业教育学校则要加大对下乡教师的补助力度,并可以将有丰富经验的乡村工匠聘请为学校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则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职业教育对乡村工匠的培养方案和制度制定。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教育学校和村委会为主体,完善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平台构建和信息沟通渠道。政府监督各部门将制度落到实处,督促各部门既明确权责又共同合作,确保职业教育对乡村工匠的培育落地见效。

    (作者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当前:B2版(2024年03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