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单学亮 郭艳红 董海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地区人民在保家卫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中造就的辽宁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集中体现,是东北地区从战火纷飞走向持续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思想、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来源。

    探索文化内涵,学习精神品质

    辽宁红色文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厚重底色,以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鲜明旗帜,以厚德载物、仁义博爱的利他精神为精神基因,以忧劳兴国、俭以修身的勤俭精神为重要特征。辽宁红色文化是百年党史中红色辽宁的鲜明历史印记和时代注脚,蕴含着坚如磐石、矢志不移的革命信仰,勇毅坚强、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发生在辽沈大地的众多历史事件所留下的丰富历史遗存,不同历史时期辽宁地区涌现的革命英雄及其彰显的革命精神,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

    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构成,辽宁红色文化可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是辽宁红色文化的重要见证与历史遗存;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是辽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集中体现。为了让辽宁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来源,为课程教学提供独特帮助,教学团队应充分理解其内涵,改革创新教学传授方式,合理有序地在思政课中吸纳与运用辽宁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党史内容教授过程中,可以将辽宁红色文化作为重点讲述部分,对历史博物馆、革命遗迹旧址等,如鞍钢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成立原因、发展过程、涉及历史事件与红色精神进行详细阐述;对战斗、工作、生活在辽宁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和广大辽宁人民为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前仆后继、至死不渝的光荣事迹而产生的红色精神、革命文化等,如塔山精神、雷锋精神、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完整讲述,使得这些优质红色资源能有效发挥育人价值。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文化吸收

    传统模式下,思政课教学多涉及长篇大论的客观理论,导致授课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师授课效率低下。而辽宁红色文化中的具体史实与文化内涵都具有直观丰富、独特先进的特点,倘若将其合理恰当地规划于思政课教学中,并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形式灵活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为高校思政教育与辽宁红色文化传播和发扬提供有效途径,通过种类繁多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可以辽宁“六地”——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为主题,开展专题模块教学,利用历史影像资源、相关影片展开论述,将真实历史事件与红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易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学习模仿博物馆全息投影和体感游戏等,打造真实历史画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体会历史情形,打破时空束缚。如播放辽沈战役的全景画面或开展雷锋做好事的主角体感游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在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关内容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学习体会与自我理解拍摄模拟历史情景的短视频,或录制历史故事音频等,表达对辽宁红色文化的深刻体会。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与辽宁红色文化场馆联合促进资源共享,安排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场馆负责专人对接,为学生具体阐述展览背景。

    营造红色氛围,重视文化传承

    利用辽宁红色文化历史事件的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党团日主题活动,如举办“九一八”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牢记历史、不辱使命。创新文化传播途径,在管理好以校园广播、红色文化宣传栏等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文案或视频讲解宣传雷锋精神,开展雷锋精神知识问答线上主题活动。发挥互联网各平台受众差异、资源共享、传播广泛的特性,在高校间开展跨地跨校的辽宁红色文化主题线上活动,举办线上辽宁“六地”红色晚会。创设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剧目。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在校举行辽宁红色文化专题讲座。通过以上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理解辽宁红色文化精神、传承文化基因。

    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百年奋斗历程,增强其对辽宁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推动对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与传承。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辽宁红色文化中的生动案例、丰富内容、感人场景,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了解辽宁红色文化的兴趣,感受辽宁红色文化的力量,传承和弘扬辽宁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价值追寻,使高校成为继承发扬辽宁红色文化的丰沃土壤,进而培养出为国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学亮系营口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作者郭艳红系营口理工学院副高级;作者董海涛系营口理工学院科技处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当前:B2版(2024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