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走旧习 易来新风
——四川南江县建立“三个三”工作模式推进移风易俗
◎ 赵志先

 

    近年来,四川省南江县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目标,创新建立“三个三”工作模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建好三项机制,

    构建良好工作格局

    注重建章立制,营造党政主导、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建立完备的组织机制和联席会商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推进。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南江县治理农村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大宣传大调查大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12项正面清单和10项负面清单任务,让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形可抓。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评,作为推荐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前置条件,开展移风易俗精品示范村创建评比,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工作导向,强力推动落实。

    突出三个注重,

    提升示范引领质效

    高标准推进示范建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点及面、点面结合推动移风易俗提质增效。

    注重示范引领带动。推进红光镇、杨坝镇2个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和35个示范村先行先试,打造了“党委书记热线”“大姐聊天室”等阵地平台,加大陈规陋习治理力度,示范带动移风易俗改革全域推进、多点开花,培育邻里和睦、乡村和谐的文明新风。

    注重提升改革实效。在全县范围实施农村党员“驾考制”、机关党员“评分制”,将移风易俗建设纳入其中,紧盯党员干部“关键少数”,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8600余份,在高考、暑假、年末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全县130多个乡镇部门发送《关于深化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的提示函》,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实践活动320余场次,引导群众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健康生活理念。

    注重打造特色亮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健全“道德银行”评议评分机制,重新完善移风易俗、律己守法等5个方面12项细则,细化修改赌博迷信、铺张浪费等17项负面指标,通过让群众互评互议、互比互看,让村民在“看、听、评、学”的过程中,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坚持三个结合,

    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坚持德治教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弘扬时代新风。

    坚持理论宣讲和文化活动相结合。持续打造理“响”南江宣讲品牌,开展理论宣讲活动760余场,铸牢群众思想根基;以崇文重教为导向,精心谋划了“三讲(讲习语、讲政策、讲发展)四送(送科技、送文化、送关爱、送法律)五评(评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系列活动,讲出精气神、送出真温暖、评出新风尚;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编写传唱《除陋习 树新风》《禁毒歌》等地方民歌20余首,制作婚俗改革公益片8部,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十提倡十抵制”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坚持德治和自治相结合。南江县累计获评“中国好人”1人、“四川好人”28人、“巴中好人”70人,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300余场,用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全县414个村(社区)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四会”组织,发布“道德红黑榜”839次,其中红榜表彰534人次、黑榜曝光305人次。

    坚持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相结合。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展示特色经验做法。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新风。

当前:B4版(2024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