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郎溪县新发镇始终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以宣兴“风”、以分换“风”、以贤传“风”、以规立“风”,深入推进全镇移风易俗有热度、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以宣兴“风”有热度
“每天到这里健身,最先看到的就是这些‘文明旅游’‘俭以养德’‘加入光盘行动’等公益广告,时刻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做文明人。”新发中心学校退休老师胡传友说。
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新发镇在集镇主次干道和村组交通路口通过悬挂公益广告、制作乡风文明墙绘等,让群众随时随地接受道德教育、感受文明熏陶、提升文明素养。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农民夜校、晨晚练点等场所,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了“干净过大年”“网上祭英烈”等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宣传模式,使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镇共制作悬挂公益广告500余处,倡导乡风文明墙绘40余幅,年均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不下100次。
以分换“风”有温度
“现在真好啊,保持自家门口干净,捡拾随意丢弃的烟头、矿泉水瓶,做好人好事都能换算成积分,凭积分可以到超市兑换日用品。”在北山村“生态美超市”集中兑换开放日,村民们热烈讨论交流。志愿者引导村民按照积分多少选择兑换相应价值的洗衣粉、盐、油等用品。
通过推行道德积分制,建立“生态美超市”,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相互监督,在文明创建中变被动参与为行为自觉,从文明创建的旁观者变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维护者。在开展G235全路域环境整治中,沿线100余名群众积极开展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15户住户自发进行房屋外立面出新。乌家村村民在路边绿化池自行栽种罗汉松等名贵树木,四古村村民主动提出分户认领管护绿化池。仅2023年就兑换道德积分2799分,兑换物资432件。
以贤传“风”有高度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好人故事分享会在新发镇双桥村文明大讲堂开讲,吸引了当地十里八村的村民前来参加。“宣城好人”、新发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熊四海现场讲述自己的故事:32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农村科普一线,无怨无悔,推广的农业技术不下60个。32年来,在他的引领下,有2000余户农户依靠先进的农业技术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过上富裕生活。感人肺腑的故事感染了现场每个人,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注重发现和培育身边好人,通过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扎实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不定期开展活动,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引导群众形成尊重孝道、崇尚孝道、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扎实开展身边好人、“市民创建之星”、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农民在参与创评的过程中受教育、得实惠,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2023年,全镇有1人当选“宣城好人”,3人当选“郎溪好人”,4人获得“郎溪县市民创建之星”荣誉称号。
以规立“风”有力度
官桥村村民张正坤一家四口,张正坤本人在工厂上班,日子过得富足而安宁。“去年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年后搬迁,原想在县城找一家酒店办宴席,后来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在新风堂办乔迁宴。”说到自己为什么选择在新风堂举办宴席时,张正坤娓娓道来,“新风堂不仅面积大,而且设施齐全,价格还不高。”
坚持把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入户宣传等形式,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了各村村规民约。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带动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断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习俗,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把精力放到增收致富和建设文明和谐的村风家风上。全镇共建立新风堂9个,成立“四会”组织36个,实现100%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