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制“泼水节”更显文旅发展理性
◎ 许朝军

 

    日前,媒体报道有重庆网友提出,最近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重庆作为火炉城市是否可以举办泼水节丰富市民娱乐活动,相信很多市民愿意参加。4月22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答复称,重庆市不适宜复制举办泼水节。

    网友的提议估计会让很多重庆人眼前一亮,因为重庆原本就是高温天气居多、夏季酷热的火炉城市之一,举办泼水节似乎有缓解酷热的“功效”,而依山傍水的区域特征,也具备“泼水”条件和基础。同时,从“泼水节”已经成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之一的巨大市场效应角度出发,似乎举办“重庆泼水节”也有拉升文旅经济的内在动力与需求。

    但重庆文旅部门不适宜复制举办“泼水节”的回复,则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回应看似给热情支持“泼水节”的民意泼了凉水,但背后更让人体会到一种认真和务实发展文旅业的理性。众所周知,“泼水节”是我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新年节日,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色,简单复制“泼水节”显然是异化和曲解了“泼水节”的传统文化底蕴与民族文化意义,是不合适的。重庆文旅部门这种从节日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自信角度,来对待传统和民族民俗节日的态度,无疑是最理性的认识和对待态度。

    实事求是而言,节日文化和民族民俗节日,确实是当下文旅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借助节日文化、开掘节日文旅市场确实可以拉动文旅消费。但节日文化并不是一个筐,也不是一个谁都能用的刺激拉升文旅消费产生积极带动效应的工具和载体。一个地方和一些传统民族民俗文化节日之所以能刺激和拉升当地文旅产业,根源在于这些传统民族民俗节日的丰厚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区域特色以及独特的呈现与表达,正是这些独具魅力的形式与内容,引发公众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催生了独特的文旅体验,让个体在文旅欣赏观感提升中达到身心愉悦和素养提升,进而产生市场效益。

    节日文化确实是文旅市场的一张闪亮名片,但名片引人的关键和重点,是特点与特色,是独特的魅力呈现与展示。如果所有地方都出现“眼热而效仿”心态,看到别人“红火过节”我也照抄照搬,那不是东施效颦就是产生审美疲劳的尴尬窘境。对于公众而言,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影响文旅体验,到最后恐怕导致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现实中还有一种现象更让人注意,那就是不仅复制节日更甚至“造节造景”,或挖空心思设立节日,如孙猴子诞辰、八戒受戒等;还有一些地方出现“节日臆想症”,挖空心思挖出不知所谓的名人甚至是“负面名人”来充门面设立“某某出生地”“某某故居”等,更应该理性学习重庆不简单复制举办“泼水节”,稳定一下文旅发展思路,让理性和务实成为文旅发展的主色。

    当然,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节日文化”都不能复制举办,比如冰雪节、烧烤节、航模展示节等等,借助“节日+”还是能引领市场和拉升文旅业发展的,但这些仅仅限于特色强烈、符号化色彩明显、动态化设置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文旅发展思路创新,这些与传统民族民俗节日文化是不同的,但也不能频繁举办和不顾实际东施效颦照抄照搬,这同样应该引起注意。

 

当前:B3版(2024年05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