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是如何炼成的?
◎ 邹建军

 

    《晏阳初》(苗勇著,东方出版社2021年)这部传记小说,已经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国内到国外都有了诸多肯定性的评价。

    然而,这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呢?在这里,我愿意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一、《晏阳初》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我认为《晏阳初》是一部具有传奇性与神秘性的文学作品。首先,它不是一部以研究晏阳初为主题和目标的学术著作,或者说不是一部学术性的传记或评传。其次,它不是一部关于晏阳初的年谱,更不是一部年表,因为作者不是以时间为序进行罗列和叙述的,所以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再次,它不是一部真正的“非虚构”叙事作品,虽然其主要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情节都是有据可查的,但是作者不是以历史纪实的方式来叙述的,也不是所有的叙述都是可以与历史事实进行一一对照的。最后,它不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也没有把它当成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来写。根据全书的内容展开与形式构成,可以初步断定这是一部关于历史人物晏阳初的一部传记小说。本书的叙述可以不受人物本身与历史本身的限制,从而充分地发挥作者本有的才情,可以描写与讨论许多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于世界范围内的平民教育的问题,关于中国与世界乡村改造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二、晏阳初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晏阳初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大家与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乡贤。第一,他是从中国西南一个小地方走出去的一位社会活动家。他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由于特殊的原因,他才有机会到了更高的平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世界舞台,成就了了不起的人生。他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并不是因为他的“定县实验”,而是因为他在世界各国对于“定县实验”的经验推广。第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之所以选择“平民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是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之下的主动选择,他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主张,并且为此而进行全面、长期的实践。第三,他发起的中国乡村改造运动,寻找一条新的乡村出路,并且是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说明他是当时中国有所作为的政治家。第四,他是一位教育大家,不过他所从事的不是高等教育,而是平民教育。按照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名誉院长晏鸿国的说法,他的平民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着空前先进性和超前性的人才观,二是具有完备和可操作的平民教育体系,三是晏阳初先生“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思想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

    三、《晏阳初》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底色?

    《晏阳初》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对象的传记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重要的思想价值。第一,作者以同乡的身份,向读者讲述了一位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历史人物一生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情感与熟悉的乡土背景。如果这个历史人物与作者没有什么关系,不存在故土情结,写出来的作品是否可以如我们所见,就很难说了。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许多人并不知道晏阳初这么一个历史人物,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那么,第一层思想底色就是作者自我的存在,主观的个人愿望与客观的历史事实之相遇与统一。第二,作者站在相当的高度,重新发掘了历史人物晏阳初所具有的思想与教育价值,晏阳初以及一批特别优秀的人才,在定县所进行的重要实验与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思想价值。因此,第二层思想底色就是情怀与道义的坚守。第三,作者站在中国现实发展的高度,揭示了晏阳初的定县实践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因此,第三层思想底色就是为今天而说昨天。以上几个方面的思想底色和思想主张,让这部书在思想上具有继承性与开创性。

    四、《晏阳初》具有什么样的审美价值?

    思想价值是一个方面,艺术价值是另一个方面。《晏阳初》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也具有多重的艺术价值。不论是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最后都归结为审美价值。因为这是一部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优势的文学作品——同时具有思想性、学术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其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章回体为基础的叙述结构。虽然这不是一部典型的章回体小说,但作者所采取的叙述方式却是一章一回的。全书共九章,前面两个序言,后面四篇附录,还有一篇后记。每一章标题的字数基本相等,结构也是一样的,如“第一章:少年求学,寒门男儿初长成”“第二章:服务华工,立志终身为平民”。小说正是以一章一回的方式,将晏阳初曲折坎坷的一生进行了有起有伏的讲述,让我们感知到了叙事的魅力。这样的从中国古代小说体式而来的故事叙述当然是美的存在,虽然在时间上有插叙、倒叙等艺术技巧上的讲究,但基本的结构是按其人生轨迹进行的,所以读起来是顺畅的。第二,诗性语言的经营与建构。小说叙述中有诗词的存在,并且对叙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晏阳初》的语言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也具有浓厚的抒情因素,还存在一些哲理与情趣,因而形成了一种相当诗性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感知到汉语之美,声韵之美、图案之美与线条之美。第三,对可视化艺术效果的追求及其所达到的高度。《晏阳初》作为一部传记小说,全程采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把历史上的人物与现象,如电影镜头一般组接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有了看电影一样的享受。这也是我认为这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部纯粹历史传记的原因。第四,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恰当把握与深度揭示。这部传记小说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作者并不只是提及他们的名字,而是当成小说人物来塑造,特别注重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活动,让人特别感动。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我们没有办法去确认历史人物当时想什么,但作家可以这样写,这就是文学的笔法,也是文学与艺术的魅力所在。而在所有的这些方面所形成的艺术创造,都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所谓审美,就是对于文学与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趣味与美学发现。《晏阳初》的审美意义来自其审美价值,而其审美价值则来自于作者的审美创造。《晏阳初》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且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创造性和艺术创造性的文学作品,并且还区别于一般的纯文学创作,它以历史为基础而上升到了文学,以人物为对象而上升到了艺术,以事件为基础而上升到了美学与哲学,这就是这本书所取得的重要成功。

   五、苗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作家苗勇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一部重要文学作品的写作,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苗勇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厚实的创作经历,曾经发表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多数作品是小说和报告文学。第一,他对于故乡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长期在学校和机关工作,对于巴中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对于当地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俗很熟悉。这里的许多的城镇与村庄都曾经留下他的足迹,这也是他创作《晏阳初》的动因与基础。第二,他对于文学创作有特别的感受力。苗勇从小对于文学有很大的兴趣,以当一个作家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一直都在坚持写作。第三,他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对于时政具有相当的热情。第四,他对这个时代对于文学的要求,有着自己全面的把握与独到的理解。他之所以创作《晏阳初》,首先是他兴趣所在,同时也是考虑到了现实的需要。如果只是记录历史,或者只是表现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就是另外一种写法。苗勇是一个特别清醒而有责任感的作家,他有宏观视野,有政治见识与美学见解,同时也有执行力,因此而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成功。(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当前:B3版(2024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