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博物馆讲好乡愁故事
◎ 潘铎印

 

    乡村博物馆是记录乡村沿革、在地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是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广袤乡村以其丰饶的乡土资源、淳朴的民风习俗,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沉淀出自身独有的历史痕迹,化为乡村博物馆的底蕴内核。

    近年来,“文博热”席卷中华大地,在广袤的乡间,一座座乡村博物馆蓬勃生长,成为亮眼的人文景观。吉林、山东、浙江等地扶持培育了一批类型多元的乡村博物馆,有以当地人文历史为底色的,有以非遗文化为主体的,有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不一而足。走进乡村博物馆,特有的时令年节、悠久的农耕文化,成为现今返乡游子寻根忆昔的新民俗,别样的乡村博物馆奇妙游,也为众多游子和游客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文化空间,唤起人们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如今的乡村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正在乡村田间悄然延伸,让乡土文化浸润人心。

    比如,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坑村有一座乡村博物馆——松阳气象·二十四节气馆,通过模型、图解、实物等详细介绍了当地的节气变化,和与此相关的民俗文化,正逐渐成为浙江省地标性的乡村文化窗口和文化品牌。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村庄记录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而乡村博物馆,通过保存、展示、传承,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留下原汁原味乡愁气息,也让生活于此的村民,能够在饭后茶余走进博物馆,真正去了解脚下这片土地。乡村博物馆已经成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资源。

    乡村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级政府在推动乡村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富裕为根本任务,合理推动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赓续乡村历史文脉,提振乡村文化自信,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充分依托优势文旅资源,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将乡村博物馆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旅游景区创建实现深度融合,使乡村博物馆成为助推文物活化利用、文化自信自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收双赢。推动乡村博物馆规范化、可持续发展,让乡村博物馆能够讲好乡愁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反哺乡村发展,让文化惠及乡村、惠及群众,增强乡村、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愁里装着风土人情,是文化基因的传承。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向往,要求我们传承好、发展好这份乡愁记忆。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建设乡村博物馆等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用厚朴的乡村文化滋养现代文明,守护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当前:B4版(2024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