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需要更多“打开方式”
◎ 周荣光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各地围绕免费开放、文化活动、精品展览等主题,为广大观众呈上博物馆文化盛宴。如,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以“丞相智慧 千年传承”为主题,为市民观众呈上一场三国文化盛宴;湖南博物院携手数家机关单位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文创品牌、教育研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形式拓展服务人群、扩大博物馆文化影响力,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践行博物馆的研究与教育使命……

    随着物质生活的持续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参观博物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不单是在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还利用节假日、周末乃至休假出游来到博物馆,分享历史的深厚底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博物馆抓住发展机遇,持续发力、综合施策,不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对接公众需求。

    首先,博物馆要结合自身承载能力,着力提升接待容量。在调整相关入馆政策,采取延长开馆时间、夜间开馆、节假日延时闭馆等举措的同时,博物馆可适当增加门票投放量或预约名额,还可以针对不同专题馆区,开设周内老年人专场、寒暑假学生团体专场,推出团体票定时预放、外埠游客优先预约等举措,开辟“网络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馆藏文物“走出去”巡展等途径,缓解博物馆人流压力。

    同时,要大力提升预约参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引导参观者错峰观展。

    要提升门票预约等服务的透明化、便民化水平,实行线上预约的同时,保留线下现场售票方式,以满足老年人等群体的购票需求。要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灵活调整文博院馆的承载容量,动态监测门票容量池,及时释放余票资源;同时,优化购票机制,堵住“黄牛”漏洞,不浪费每一张门票,不辜负每一份期待。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门应适当引导,借助知名博物馆的“溢出效应”,最大限度统筹文博相关资源,深度挖掘城市休闲文化资源,创新并拓展文旅消费场景,适时推出“小众宝藏”景点、“乡村博物馆”游览、“民间私房”线路等,策划特色文旅活动,合理分流、导流,避免游客扎堆。

    博物馆是文旅融合的大舞台。“博物馆热”折射了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求,映衬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由衷认同。应对“博物馆热”,各地博物馆不只是要在“国际博物馆日”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平时还要探寻更多“打开方式”,通过采取延长闭馆时间等各类惠民便民措施,以更好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使博物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B4版(2024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