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中汲取写景营养
◎ 安徽省巢湖市胡岗小学 鲍华明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要掌握诗词的内容,分析诗词的结构,感受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的主旨,更要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古为今用。

    在学生的作文实践中,大家普遍感到写景作文不好写,其实,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营养值得我们去汲取,下面举例说明。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万事万物,千差万别,各以自己的个性相区别,即使是同一种景物,由于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思想情感不同,写出的景象也是各异。杜甫用“月涌大江流”来表现月影流动;范仲淹用“年年今夜,月华如练”来比喻月光如洁白的绸子;苏轼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展示秋江山月特有的清朗景色。这些描写之所以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句,就是因为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就启示同学们在写景时,一定要抓住最能显示景物特征的部分来写,这样绘出的景才会有个性和特色。

    二、写景要选择好观察角度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词作为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了许多景和物,但并不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这就得益于作者在观察角度上下的功夫。作者的立足点在“橘子洲头”,站在这个固定点上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再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接着仰视,“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作者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描写所见景物,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

    这种立足点不变,观察角度变换的写景方法,就是同学们常见的定点观景法。还有一种按照作者足迹的移动和空间位置的转换写所见景物的方法,即移步换景法,它也是同学们熟悉的写景方法。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白居易选择了从孤山写起,按游踪顺序一路写来,以白沙堤作结。所写的景物浑然一体,从而构成完整的形象,可谓天衣无缝。

    三、写景要情景交融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不论是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在没有纳入笔端时都是纯客观的存在,然而一旦写进文章,就要融入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感情色彩。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的凝结。我们在写景时也要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以情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杜甫的诗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两联写景,仰望云天秋风,无边的落木;俯视江水洲渚,不尽的江流。后两联抒情,抒发了诗人丰富深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前四句写登高之所闻所见,后四句写登高之所思所感,借景抒情,层次井然。

    从古诗词中汲取写景营养,既提高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又提升了写景的作文能力,一举两得,不妨一试。

 

当前:3版(2024年05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