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
◎ 陈萍

 

    家庭是孩子成长温馨的港湾,能为遭遇挫折的孩子提供包容、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氛围,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归因,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原生家庭。父母要引导孩子不畏惧错误和失败,在错误中学习并成长,敢于正视失败。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不随便打击,不盲目乐观。要同频共振,去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

    可见,挫折教育,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需要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什么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或其他生活中的压力时能够尽快适应,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因此又叫作“心理弹性”。成长型思维,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标志,有了心理韧性,快乐才得以存在。

    引导孩子正视挫折的存在。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当孩子遇到挫折后,往往都会很难过,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父母不可无限放大负面情绪,要以同理心告诉孩子:生活中,有时候难免遇到挫折,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引导孩子运用情绪abc理论,从多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摒弃消极的看法,保留积极的看法。

    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挫折的意义在于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而心理“阵痛”的过程,也是孩子反省领悟、提升成长的机遇。遭遇挫折了,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去处理?学会分析挫折的前因后果,就能更好的利用失败来帮助学生提高容忍力,提高心理韧性,以便于更好地构建应对机制,减轻内心痛苦。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与帮助,而这种需要在遭遇挫折的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尤为强烈。父母此时的雪中送炭,同理与倾听是心理赋能,孩子心理韧性增强了,心态会更积极向上。

    激发孩子面对挫折的潜能。既然“跳一跳够得着”目标已经选定,就要风雨兼程,把困难看成垫脚石,鼓起勇气,加倍努力。当然,适当地借用师长、同学和知心朋友等外力帮助,并不是逃避,而是智慧。“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挫折会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会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而信任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期待让孩子变得内心强大,鼓励让孩子不断走向成功。

    助力孩子多积极自我暗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不要认为“我不行”,不要一味地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而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积极的氛围中迎接各类挑战。积极的暗示像阳光一样给孩子以温暖,是孩子进步的巨大动力。在爱河里长大的孩子,心理健康,内心强大,自信阳光。即使遇到一些风浪、挫折,也会从容应对。

    面对种种挫折,做孩子的心理韧性的参与者,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学会适应和放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考验,继而用火热的爱心填平孩子挫折的鸿沟,用热情的赞扬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引领孩子勇敢地走出阴霾,喜迎美好的晴天。

 

当前:6版(2024年05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