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剑川县:千年古城焕新彩
◎ 尹梦笔 施寿昌

 

剑川古城街区一角。

 

    近年来,云南省剑川县紧扣“保护、传承、创新”三大要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以文塑城

    千年古城底色更足

    剑川古城形制完整,内部功能区分明确,格局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巷道曲折有度,四门街道结合处采用“丁”字形相接。

    近年来,为加强对剑川古城的保护,剑川县出台了《剑川古城保护与利用实施意见》《剑川古城古民居保护修复补助办法》《剑川县古城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编制了《剑川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剑川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中设置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章,健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

    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留住乡愁记忆,剑川县按照修旧如旧、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原则,分批公布152个历史建筑,先后实施了古城市网入地、古城水系和智慧消防等基础设施工程,修复古城主要街道、巷道基础设施及伽蓝桥、文魁牌坊、进士牌坊等古建筑,修复西门街、景风阁古建筑群和9个明代院落。推出赵藩陈列馆、张伯简纪念馆、周钟岳故居、赵式铭故居等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精品项目;将余庆宫、李瑞棻宅院与剑川白曲、剑川木雕的传承展示相结合,打造剑川白曲技艺传承、木雕精品展示馆,建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博物馆20家。同时,还拓展剑川木雕、剑川白曲、石宝山歌会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涵,成立23个非遗传习所和1个剑川白曲综合传习中心,开展布扎、刺绣、剑川木雕、石雕、剑川白曲、阿吒力传统民俗音乐等培训,参加学习体验的人数不断增加。

    如今,剑川古城整体风貌依旧保持传统,古城历史文脉清晰、非遗文化厚重,让游客流连忘返。

    以文润城

    千年古城本色更显

    剑川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文物丰富,古民居建筑群、街巷道路等古朴风貌犹存。城内有明代建筑21处,清代建筑146处。

    近年来,剑川县坚持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协调,古城白族特色建筑风格更加凸显,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主城区打造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风情主题街区,将木雕、石雕、彩绘等剑川特色元素巧妙融入门窗、牌坊、城门、拱桥、亭台楼阁和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让每一个古院落、每一条古街道、每一处建筑都体现一段剑川历史,着力彰显浓郁的剑川白族文化气息和传统手工艺特色。利用剑川县城坐拥剑湖和千年古城的独特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剑川县先后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健康主题公园4个,新建“口袋公园”7个,新增绿美城市点位14个,获得命名州级绿美社区5个,成功创建2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州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创建、“绿美村庄”创建高效完成,“美丽庭院”创建深入开展。

    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剑川大地,在历史的传承和文明的发展中日新月异。如今,剑川城乡面貌更新蝶变,设施完备更加宜居;生态底色鲜明亮丽,民族风情更加浓郁;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以文兴城

    千年古城特色更亮

    剑川古城坚持以城市建设为基础,创新发展为先导,突出亮点发展传承特色产业,与县城建设协同共进、共融互生。

    依托中央美院对口帮扶剑川县的有利契机,组织开展多层次、差异化、不同视角的教学创作活动,在提升、融合、创新中发展剑川传统技艺。围绕“北部洱剑文旅引领”重点工作,充分依托剑川古城、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的优势,突出文旅引领,一体推进剑川古城、千狮山、沙溪古镇、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等A级景区创建和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村落、民族文化特色村寨等保护开发。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落户大理剑川古城,多种现代技术打造的沉浸式空间,让游客近距离回顾千年丝绸之路的辉煌过往,感受开放包容的丝绸之路精神魅力。

    如今,漫步剑川古城,沧桑的门楼、宁静的院落、厚重的堂匾、古老的店铺……沉淀久远的古朴气息便会扑面而来。

当前:B4版(2024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