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解锁花样“夜生活”
◎ 本报记者 卢瑶

 

五根松社区青年夜校形体舞蹈课。

城东区夜校的学员们在茶艺课上品茶。

 

    工作日的夜晚,你是如何度过的?对于一些青年而言,夜幕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一天忙碌工作的结束,“学习”“努力”“奋斗”成了新选择,“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成为新风尚。

    青年夜校如今正以新姿态“闯”进年轻人的夜生活,其开设的茶道、吉他、绘画、自媒体剪辑、非遗手工等课程,既满足了年轻人对艺术审美、社交方式及自我成长的新追求,也创造了提升自我、锻炼能力的新机遇。

   观 察

   多地兴起“夜校热”

    近段时间,每周一晚上7时,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府城社区的居民张佳凝都会收拾好毛笔、宣纸、颜料、调色盘等用具,步行5分钟去府城社区青年夜校上国画课。上一节课,老师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介绍了毛笔的特性、抓笔方式、握笔姿势以及运笔、切笔、顿笔、扫笔等操作方式,让张佳凝收获了很多知识。

    “国画课持续10周,每周只上一节课,离家又近,对于‘打工人’来说也不会很累。而且我本来就是建筑设计师,也希望从国画的学习中找到一些工作上的灵感。现在一个班只有十几名学员,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照顾到每个学员。”张佳凝告诉记者,府城社区青年夜校的课程由学境教育咨询社会企业成都有限公司提供,10周的课程只需要缴纳300元的费用,比外面的培训机构优惠得多。

    在张佳凝的介绍下,记者打开“学境”小程序,看到里面单独分出“青年夜校”板块。除了国画,还有流行声乐、八段锦、手机摄影、美妆、普拉提、帕梅拉等课程正在开班,在成都市多个区域开设了授课点。

    “温杯后开始摇香。双手托住盖碗,右手拇指按住盖碗,四指并拢托住碗底,缓缓摇动……”5月底,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夜校开展的茶艺课堂上,青海省茶行业协会会长马玉平带领大家一同踏入茶艺之门。从认识茶叶类别、工艺、保存方法,到教会大家认识和使用茶具,再到示范泡茶技艺,在一道道工序中,青年们深刻体验、感悟了茶文化。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城东区青年夜校的“抢手课”。共青团城东区委工作人员申岳告诉记者:“共青团城东区委以‘青年点课+团委选课+专家上课’的形式,为青年们开展培训公开课。我们还会不断努力,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年轻人的需求,使青年夜校成为年轻人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才华、有责任感的青年人才。”

    “青年夜校”培养的不光是兴趣,还有职业技能。 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竹藤编织技能培训班上,60余名学员正在认真听课。老师为学员们介绍了竹藤制作技艺的发展过程、制作取材、编织技巧、销售服务、就业创业政策等知识。这场为期一周的免费培训课程,让学员们从“零基础”到熟练掌握竹藤的常用编织手法、工艺流程以及制作标准,能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培训班的课程结束后,许多学员表示,学会竹藤藤织技能让他们在家就能赚钱,既调动了“赋闲”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还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夜校的课程,兼顾实用性、新颖性、多样性,折射出夜校在创新发展模式、走近年轻群体等方面的努力与尝试,也折射出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更彰显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正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正加快构建。

    思 考

    期待与担忧并存

    近年来,随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出台,以夜校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加速下沉,将更多公共文化资源带进普通人的生活。在青年夜校的不断发展中,不同的参与者也有着不同的感悟。

    马玉平作为青海省茶行业协会会长,致力于面向全社会宣传茶文化、茶历史,在青年夜校授课是她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尤其是我在和青年们的交流后,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也认为增强夜校课程的丰富性可以帮助青年们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但她也表示,青年夜校的师资力量可能存在专业不对口或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

    采访中,作为“老学员”的张佳凝也向记者透露自己遇到的问题:“我是通过社区微信群了解到我们社区有青年夜校的,上课时间适合‘上班族’,课程种类也很丰富,但是有几门课程都因为人数不够未能开课。”张佳凝认为青年夜校在宣传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过如果宣传得很好,太多人报名,我又担心上课效果不如从前了。”

    如何在学员人数较多时也能保证服务质量?学境教育负责人周木森有“妙招”——招揽“夜校合伙人”。“我们的青年夜校开办半年多来,有些学员已经连续报名几个课程,和我们主办方也比较熟悉。我就从中招揽了几位热心学员,让他们以‘夜校合伙人’的身份,负责一些基础的疑问解答、纪律维护、上课提醒等任务。”周木森介绍,“夜校合伙人”需要在开课前提前30分钟到场,但能免费收听所有课程。

    “不过还有很多困难摆在我们面前,”周木森坦言,青年夜校学习仍然面临着需求零散且多样、供需信息匹配不精准、运行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具体难题……青年夜校想要一路“长红”,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未 来

    多方合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共青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公开发布了《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据了解,这是首个中央部委层面对办好“青年夜校”作出的政策倡导。《指引》从重点对象、课程设置、阵地依托、师资组成、经费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对举办青年夜校作出倡导,也对青年夜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不过,青年夜校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仍需多方合力。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青年夜校?张佳凝建议,青年夜校主办方可以加强与社区、企业、学校等相关组织机构的联系,将相关介绍传达给更多的受众。也要加强阵地建设,增加教室,扩大场地,才能容纳更多的学员。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马玉平建议,可以加强与高校、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的老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组织一些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设置一些技能竞赛和展示,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主动了解青年需求是让青年持续保持上课热情的关键。”长期和青年打交道的申岳认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发布课程需求调查表,征集青年感兴趣的课程目录,摸清青年“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想干什么”。今后,可以将青年夜校与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有机融合,用好团属阵地,盘活公共用地,争取各部门资源助力夜校发展,丰富夜校职能,切实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作用。

    “青年夜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周木森告诉记者,因此要求青年夜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保障上课场地方面,青年夜校可以与社区紧密结合,利用社区现有的场地、空地开展课程,容纳更多居民。在培养兴趣方面,青年夜校在前期开展问卷调查时,可以设置种类丰富的课程选项,也可以让青年们畅所欲言,开辟组织者的思路。在让青年维持上课的积极性方面,可以通过开设试听课、公开课等形式让青年们多听、多试,从而真正爱上自己选择的课程。


 

当前:1版(2024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