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安全执法,开展宣传教育——
上海松江这样扮靓“路上风景”
◎ 李爽

 

    一个城市是否文明,交通状况是一个直观的指标。

    近年来,为切实提升城市交通文明水平,上海市松江区持续完善道路交通及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强化交通安全执法,并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重点场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有力推动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在松江,车来车往间,遵守交规、文明有礼的新风尚成为市民共识;而在路边、车上,自觉监督,从我做起,人人暖心互助的和谐场景随处可见。“四网融合”的交通网络日益通达,和谐有序、共护平安的交通环境气象日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文明融入规章

    创新执法同向而行

    “绿灯开车过马路,突然一辆电瓶车从旁边窜出来,差点撞上。”“骑车不戴头盔还骑得飞快,对自己对别人都很危险。”……以往提及典型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市民总是各种“吐槽”。而随着越来越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行为被纳入硬性规制,喜人的变化显而易见。

    “以前很多人觉得头盔可戴可不戴,现在有了法规要求,基本人人都戴头盔了。”经常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学生小李直言。而大车右转必停、减速过斑马线、停车礼让行人等现象渐渐成为日常出行常态,让越来越多的行人有了暖心实感。

    为了更好地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近年来,松江区交警部门关注路网堵点及民情需求,持续优化道路交通及配套设施,不断强化交通安全执法,通过规则与执法模式创新强化整治精度与实效。今年5月,为提升非机动车在路口左转弯通行的安全系数,松江在乐都西路永丰路、广富林路龙源路、涞亭南路九亭大街等多个路口试点推行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的通行方式,并计划在全区推广。“骑车回家时体验过几次,过马路时不用和左转车并道走,确实安全踏实了很多。”市民丁女士说。

    文明根植于心

    春风化雨涵育好生态

    如今,不礼让行人、不佩戴头盔、开车玩手机等违规交通行为在规制管理及整治引导下渐渐减少,在街头采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市民也提高了对于“跨栏”过街、胡乱加塞、开车“路怒”、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的关注程度。

    “路上开车时自己守规矩少加塞,互相尊重让上一步,少些‘路怒’。”“堵车的时候大家都糟心,少按喇叭听听歌,自然多一分和谐。”“车辆按规停放,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让文明‘入位’。”……平日车行路上,人人身处其中。何谓文明?大家看在眼里,心里有数,而做到的关键更在于每个人互相尊重与体谅的初心驱动。为涵育和谐交通氛围、让文明根植于心,松江还创新利用丝网版画专题公益广告创作、国风动漫墙绘创作、《如果他们会说话》短视频创作等形式带动市民共同参与,共建良好生态。

    “搬到松江来以后我们主要靠公交车出行,经常遇到年轻人给我们让座,感觉特别暖心!”家住松南城的白老伯笑着说。机动车在斑马线前刹车等待老人穿过斑马线时,看到老人脚下步伐快了两步;带家中老人穿过路口,遇到右转弯的机动车耐心停下等待;雨天匆匆冲下公交车,路人默默撑起“摆渡”的一把伞……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分享的暖心瞬间如汩汩暖流,诠释着和谐交通的真谛与人人共育的文明风景。

    文明从小做起

    协同参与共绘路上风景

    “红灯停 绿灯行”“宁等三分 不抢一秒”……民乐学校前的放学路上,提起文明交通,和家长们手牵手有序等公交、过斑马线的小朋友们纷纷如数家珍。而这份时时牢记文明交规的从容恰恰来自于近年来松江家、校、社携手常态化开展的交通安全教育。在学校,公安民警时不时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一堂有关交通安全的特别一课,教师将文明习惯融入日常教学,春风化雨传递文明理念;家长们则以身作则,通过疏导交通等护校志愿服务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潜移默化中领会文明交通理念,孩子们还将所学所感带到自家社区,通过“小手拉大手”亲子活动等形式,和社区里的平安志愿者一起宣传文明交通。在不少居民区里,小朋友们套上“制服”化身社区“小交警”,跟着社区民警一起监督违规交通行为,积极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强化交通安全理念,自觉践行文明交通新风尚。“小朋友们才一丁点儿高,就明白遵守交通规则、不乱停车的重要性,大人更要以身作则!”不少居民感慨。

当前:4版(2024年06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