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找人“互助献血”背离无偿献血初衷
◎ 唐伟

 

    前不久,北京市民李昭(化名)的亲戚从外地赶到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手术,手术需要用血,医生让家属在采血点献血400毫升。如果亲属无法献血,也可以“想办法”——花2000元找人代为献血400毫升。所谓代为献血,即有人在这家三甲医院里发小卡片称可以“互助献血”,如果有患者需要用血但家属又不能献血时,发卡人可以找人代为献血,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北京、天津的多家医院,都存在上述现象。

    互助献血指的是亲友互助献血,是血液供应紧张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实施此项政策的初衷,在于在血液资源匮乏时,动员与患者有直接关系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或有间接社会关系的人员进行无偿献血,然后可以享受等量的用血。互助献血对于弥补血荒,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互助献血在执行中逐渐变形走样,被个别医院和血站变成强制,滋生出“不献血就不手术”的潜规则,也成了“贩血”现象出现的源头。以上述报道为例,危重病人做手术急需用血,其家人又不符合互助献血条件,亲朋好友也没人愿意献血,互助的基础已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以“互助献血”的名义,花钱找人献血,由此获得等量的用血,才能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原本的互助献血,本质上是无偿献血。而花钱找人代为献血的“互助献血”,跟无偿献血的初衷背离,正如相关方面的定性,属于非法交易的“贩血”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献血秩序。如此“互助献血”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导致不合格的血液流入市场,带来健康隐患。

    正因如此,原国家卫计委曾发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3月底前停止互助献血。如今,北京、广东、四川、广西等多地均已取消互助献血,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禁而不止的现象。不仅如此,从医院强制要求“互助献血”,到医生暗示可以“想办法”,再到“血头”在医院附近发小广告,为需求方组织献血并收取费用,再到拿着献血证到医院实施手术,足见其间仍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对此,相关部门不能听任之,而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让非法买卖血液等违法行为付出代价,如此才能规范献血行为和市场秩序。

    为病人寻求血源,解决紧急用血问题,应当以责任回归为基础,把无偿献血作为解决之道。为此,要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参与度,让更多人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从而增加血液供应,其中,党员和公务员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比如通过荣誉奖励,鼓励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将无偿献血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作为相关评选的重要条件等。当无偿献血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和自觉行动,非法交易式的“互助献血”就会没有市场。

 

当前:B4版(2024年06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