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养臭水”堵不如疏
◎ 夏熊飞

 

    唾液、牛奶、蟑螂、苍蝇、蚊子、老鼠尾巴、生猪肉、护手霜……这些毫不相干、有的看上去还有点恶心的东西,竟然是最近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养臭水”配方:把这些东西放进饮料瓶,观察变化、坐等“炸开”,然后分享经验。有的“臭水”在教室里炸开后,导致教学电脑损坏、教室在一段时间臭得不能用,甚至还引起十几名同学恶心呕吐。

    对于中小学生热衷于“养臭水”,学校到底该不该管?如果要管又该如何着手?相较于此前流行的“盘手串”“打烟卡”等游戏,“养臭水”的危害的确明显:发酵的“臭水”往往会滋生大量细菌、病菌甚至病毒,存在较大的卫生与健康隐患,医学专家说,有可能引起中毒、影响呼吸功能、胃肠道不适、头晕甚至损伤中枢神经等后果;在校园、教室等场所爆炸的“臭水炸弹”,不仅可能伤及其他同学的身体,如果波及电子教学设备还会造成设备损坏。

    可见,对于“养臭水”,学校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但管理不该是简单粗暴、“一刀切”地加以禁止,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热衷于“养臭水”的真正原因后,做出有效引导。学校不妨组织学生举行辩论或研讨,让大家从正反两方面陈述“养臭水”的利弊,老师再有针对性地回应,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并通过科普形式让学生了解“养臭水”的危害,让他们认识到“养臭水”的游戏并不适合在校园进行。

    此外也要注意到,不少“养臭水”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未来的化学家,“养臭水”的过程是在观察一种化学反应。孩子们对科学技术、化学奥秘的好奇,学校也应加以呵护。在要求学生告别“养臭水”游戏之时,学校完全可以在实验室等专业场所组织“养臭水”实验,让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不但能打消学生私下“养臭水”的念头,也可让他们保持对科学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年来,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新的游戏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成年人很难理解的游戏。无论如何,都不应视校园中流行的新型游戏为“洪水猛兽”,动辄封杀,而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予以更多的共情和包容。只要没有或消除了安全隐患,不妨放手让孩子们多去尝试,快乐的童年除了学习,也应该有更多他们愿意并乐于参与的游戏。

 

当前:B4版(2024年06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