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庆市南川区“文明实践178”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是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文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意义层面的空间构筑,将民众的思政教育与道德文明在情境创设、精神构筑和氛围营造中形成一种自觉遵循的转化成果。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不仅是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回应,还是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切回应。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可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双向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地方实践:重庆市南川区“文明实践178”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立足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结合地方实际,整合各方资源,以入选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大效力,精心打造了“文明实践178”(文明实践“一起吧”)这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有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一)构建“四主”模式,不断夯实融合发展体系
1.区级主导,不断加强“文明实践178”的引导力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从“单兵作战”变为“联合作战”。南川区由区委抓总,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全面推进。一方面立足于纵向体系贯通,规划路径构建机制。建立了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4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2600个“坝坝加油站”,构建起联通城乡、一贯到底的文明空间体系。另一方面立足于横向部门联动,统筹资源实现多方合力。针对各系统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使用效率不高、功能发挥不充分、设施空置浪费等问题,利用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健身服务、平安法治服务、全媒体等七大平台,将48个区级部门合理分流,实现平台的统筹牵引和合理调度,推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围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精准发力、同频共振。
2.镇街主办,不断增强“文明实践178”的新活力
街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枢纽,是文明实践向基层延伸的关键节点,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南川区各镇街充分发挥在对接城市文化资源、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联结”作用,推动党群服务、综合治理、文明实践等有机融合,实现阵地联用、活动联推。同时立足于区位、交通、产业、文化、生态、民俗等情况,对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人才配备等进行统筹指挥、协调调度,引导开展城市社区和乡镇村社结对互助共建,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带互助、资源共享,打破文化“下沉”供给过程中的单向流动,不断激发文明实践的“镇”能量与强大活力。
3.村居主力,不断激发“文明实践178”的内生力
将文明实践开展到群众身边,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南川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加强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一张依托于基层党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户连网”。根据“地缘相邻、感情相近、方便管理”的原则,采取“1名党员志愿者任家长+N户农户”的方式建立“党群小家”微网格,构建起“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群小家”的“户连网”三级网格体系,实现以党建为统领,把政务服务、文明创建、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纳入网格事项,制定清晰的“流程图”“导览图”,推动各职能部门入网服务,巧织“千条线”为“一张网”,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4.群众主角,不断提升“文明实践178”的产值力
文明实践本身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理念的共享和参与的共在。因此,群众的广泛参与便是文明实践公共性的最底线要求。南川区结合村(社区)实际,组建了“金大嫂”“巧农夫”“田秀才”“小先锋”等658个围绕政策宣传、产业发展、文化文艺、卫生健康等志愿服务“特色小家”,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产业发展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
(二)立足“三个导入”,不断丰富融合发展内涵
1.资源导入,丰富“文明实践178”活动平台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个“大主题”,要求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融合发展的“小切口”,同时也是融合发展的“大实践”。南川区紧紧围绕“大金佛山178环线”文旅资源所串联起的14个镇街68个村(居)500多个景点,以整体视角整合城乡资源,打造“文明实践178”场景。探索区域共建模式,整体策划打造了66个“自驾驿站”等志愿服务平台,以小阵地汇聚资源、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依托环线320个“坝坝加油站”平台,发动村民参与到“文明实践178”志愿服务中来,让文明实践植于心、闻于言、见于行。
2.人才导入,充实“文明实践178”活动力量
南川区以全域化视角整合人才资源,打造“文明实践178”蓄水池。成立“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联合21家企业成立“大金佛山178文旅联盟”,汇聚行业人才合力,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立足于178环线乡村特色产业,依托非遗传承、乡土风情、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载体,策划了“直播助农”“茶香万里”“乡村女主播”等36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实现了城乡人才的双向奔赴与优化组合。
3.产业导入,提升“文明实践178”活动效应
产业发展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南川区以文明实践为纽带,探索“文明实践+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把“金山打闹”非遗传承带进田间地头,助力农事活动;把闲置农房改造成为特色民宿、农家乐,开展旅游接待;把方竹笋、灰水粑、小河米粉等土特产品搬到“直播间”销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把茶叶管护技术、果树栽种技术、旅游服务技巧等面对面、手把手教给农民,提高技能素质。在大金佛山178环线上,培育了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特色产业配套精深加工基地,聚集了一批特色民宿和露营基地,推出了森林康养、山地户外运动等一系列文旅项目,一二三产业在这里聚集,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在这里提质增效。
(三)做优“三大品牌”,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效应
1.实施“理响178”,营造传播性的融合发展空间
南川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全力打造“理响178”宣讲品牌。近年来,通过搭建“金山新语”“承铄讲堂”“凤江习语”“好声音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等宣传平台和服务品牌,组织1700余名宣讲志愿者开展了1.6万余场微宣讲,把党的声音传播到178环线的千家万户。采取线下宣讲与线上“云传播”相结合,实现党的“好声音”精准传播,不断增强178环线群众“两个确立” “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2.实施“风尚178”,营造实践性的文明空间
南川区以文明实践“户连网”建设工程为抓手,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需求侧”入手,广泛开展“风尚178”行动。推进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树立先进典型,持续开展洁净家园、孝老爱亲、家风传承、知礼明德、诚实守信等文明风尚创建活动,让树文明新风变得更有温度、更润民心。
3.实施“青绘178”,营造参与性的文明空间
南川区“青绘178”行动聚焦引领青年到178环线奉献智慧力量,以青春相聚为主题,吸纳全区未婚青年组建“青绘178”志愿服务队,在开展产业发展指导、旅游接待礼仪培训、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成功促成38对大龄青年牵手成家,既引导青年成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帮助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难题,还别开生面地探索了一条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大龄青年成家难”“青年人才留住难”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经验总结:“文明实践178”的南川智慧
(一)坚持以文明理念凝心铸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南川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工作,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去感受、去体验、去对比,从而在情感上发自内心认同,在意识上自觉主动宣传,在行动上维护践行,形成了全域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二)立足于文明资源互通共享,弥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短板
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关键。南川区着力打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流动渠道,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技术等资源下乡,让更多群众真实体验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载体功能,构建文明实践“户连网”,形成纵贯到底、横向联动、上下覆盖、全面铺开,实现各方力量在“户连网”汇聚,各种资源在“户连网”整合,志愿服务在“户连网”开展,着力消除各种有形或无形障碍,有力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三)强化文明实践主体协同,激活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南川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激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为目标,通过健全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与激励机制,最广泛地动员引导广大城乡居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社会资源等多元协同,探索创新平台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三、凝铸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既需要政府统筹协调,也需要民众积极参与,从而将文明实践构筑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共鸣叙事。
(一)紧紧锁定“三个重点”,构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
1.突出层级重点,构建整体格局
一是构建完善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组织体系。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融合发展各项任务高质量高水平落实落地。二是构建完善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推进体系。各级职能部门要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各级有关部门和镇街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三是构建完善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责任体系。鉴于重庆存在“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市情,以及各区县、镇街、村(社区)发展程度不一、情况千差万别,要从市级层面主抓分析研判、区县层面主抓统筹指导、乡镇层面主抓协调推进、村(社区)层面主抓具体落实,形成“成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提高融合发展的能力水平。
2.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实行一体推进。要以文明培育为目标,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明实践为引擎,实行文明实践与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一体化推进,并持之以恒,贯穿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全周期和全领域。二是形成工作合力。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要求与各部门、各行业的规章制度相融合,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统筹联动、响应执行的政策协同与创新,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落实工作保障。要根据当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融合发展工作的需要,将区县和镇街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解决,切实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统筹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切实解决融合发展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不断提高领导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导向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中,构建组织有力、运行流畅、务实管用的联动工作机制。三是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要健全城乡志愿服务在规范管理、供需对接、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机制,以及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聚焦突出“三大抓手”,开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崭新局面
1.促进文明要素双向流动
一是促进人才资源向乡村流动。人才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资源,要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组织引导城市专业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有效破解乡村人才资源匮乏的难题。二是促进文化资源向乡村流动。通过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等方式,延长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价值链,完善文化利益链,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强城乡结对共建。通过城市文明单位与乡村结对帮扶,有效促进农村文明单位、文明街镇、文明村(社区)、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创建的常态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2.发挥文明要素正向效用
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集理论宣讲、思想文化、科技科普、卫生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二是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坚持项目带动、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三是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专项治理,形成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组织开展封建陋习专项整治,倡导守望相助、以和为贵的行为规范,弘扬孝老爱亲、耕读传家的道德风尚,营造崇尚节俭、不慕虚荣的社会氛围,培育农村新风尚。
3.构筑文明要素联动体系
一是突出以城带乡,充分发挥文明创建的带动作用。以创建文明城区为龙头,持续开展文明城市、社区、单位、行业等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推动文明创建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二是注重以乡促城,全面提升文明实践工作质效。通过开展非遗文化展演、乡村道德模范与先进典型等进城活动,以乡村传统文化和农村新貌促进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坚持城乡一体,切实增强文明培育引导效果。紧扣城乡各自优势和需求,着力构建市、区县、镇街三级联动的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培育组织体系,在城乡“双向奔赴”、牵手互助中,持续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使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三)着力做好“三个结合”,加快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推进步伐
1.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支撑文明发展方向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功能,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一是要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引导广大群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目标紧密结合。通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激励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进。三是要与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紧密结合。通过加快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实现新重庆 “五个新”的战略目标和“十二个新”的重点任务加油鼓劲,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更加壮美的重庆篇章。
2.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促进文明稳定发展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一是加强农村文明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通过文明实践平台有效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不断提升文明实践为乡村群众服务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文明创建,为乡村振兴提供丰润道德滋养。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家家争当“星级户”、人人都是“追星族”的良好社会氛围,让道德教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丰厚滋养。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整合文化惠民活动和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热心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融入文明空间管理
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提高城乡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采取切实举措,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尤其要针对基层群众的认知方式、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理念化隐为显、转化于行。二是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城、以文化人,加大镇街文化站、村社图书室等阵地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档升级,让广大城乡地区更有文化气息、更富文化底蕴、更具文化风貌,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助力基层治理的硬支撑。三是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基层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强化村民道德教育,涵养优良乡风民风、传承良好家风、培育时代新风,为推进基层治理赋能添彩。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员会党校讲师。基金项目: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一般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TBWT0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45.
[2]陈维灯:南川“户连网”三级网格连通千家万户[N].《重庆日报》,2022-09-14(1).
[3]常钦:文化惠民措施实 乡风文明气象新[N].《人民日报》,2022-07-15(18).
[4]张明海、周勇:文明实践赋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逻辑、内蕴动力及实现路径[N].《湘潭大学学报》,2024-01-15(116-121).
[5]吴家庆、瞿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意蕴的四个维度[J].《求索》,2022(09).
[6]李彬、张振:在乡村振兴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B/OL].《人民论坛》,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