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的提升路径
◎ 雷浩伟 郎欣悦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点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明晰职责定位、找准工作切口、实现职业认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六要”素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育人的行动标尺,内核就是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初心使命,深学笃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突显思政课教学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以更为系统化、更具引领性的职业发展观,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育人实效。

    党建育人是“党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同心同力、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深刻体现,是将党建“一心多维”的立体优势切实融入、嵌入“思政育人”体系之中,把“德治育人”同“政治育人”和“法治育人”予以一体化设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应不断优化党对思政课建设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聚合并发挥党建育人优势。

    一是以党建统领的政治优势,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担当。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校院系多级党组织协同发力,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党建+”阵地建设,以密织制度网络为主线,优化“党建+师资”“党建+教学”“党建+科研”等系列工作机制,通过打造思政课教师党员示范品牌,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将党建工作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进而强化其服务党建育人大局的政治责任。

    二是以理论武装的思想优势,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境界。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规律性认知的同时,锻造自身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教育教学的思维和能力,还应结合不同思政课程特点,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之时,致力于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阐释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应用。

    三是以学科交叉的专业优势,锻造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讲深讲透思政课,需要教师“跨界”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与思政课建设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既能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健全其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党史“大视野”谋篇布局思政课教学,还可调动党建专业人才助力思政课师资队伍的综合发展。同时,依托各类党建智库的平台支撑,通过培训研修亦能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素养。

    四是以主体赋能的资源优势,灵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资源应用。“大思政课”的高质量建设需要依托“育人主体共同体”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高校党建具有辐射性、延展性的主体功能,通过校院系多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嵌入式、交互式行动,能够带动并汇聚学校宣传、统战、教辅、后勤等多元主体协力参与思政课教学,将“人事物环”等各种零散化的优质资源凝聚为整体,以形成凝聚力、创新力,确保既能聚合多元优势,全方位、全环节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解决课堂与实践教学问题提供更具选择性、适用性的技术和方法支撑。

    [作者雷浩伟系重庆市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作者郎欣悦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本文系2022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党的自我革命视域下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机制现代化研究”(编号:2022BS002)、2023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教师思政方向)一般项目“党建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及教学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023SZZX08)的研究成果]

 

当前:B2版(2024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