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三解”显成效 背街小巷焕新颜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多措并举促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提质增效
◎ 蔡世杰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聚焦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入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着力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拓展,助力打造品质之城。

    开门问需,解决“堵点难找”问题。摸清底数。该区坚持“区街社”三级联动,对辖区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摸排、查清现状,梳理出老城区背街小巷共174条,总长约31.1公里,其中背街88条,总长约22.4公里。小巷86条,总长约8.7公里,并建立工作台账,纳入整治范围;摸准短板。组织相关部门、辖区街道实地走访调研,现场查看背街小巷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短板,针对基础不完善、建设不规范等共性问题,以及部分文化内涵缺失等个性问题,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整治提升方案;摸实需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采取上门听取意见、召开方案研讨会、居民议事会等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1条,群策群力,共商共治,进一步优化整治方案,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开方对症,解决“治理难准”问题。明确整治标准。按照“路平、水畅、灯亮、墙净、线齐、招牌规范”的标准,着力梳理盘活老旧街区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着重进行提升和优化;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背街小巷,着重进行补短和完善,实现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整体提升,进一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深挖文化内涵。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理念,围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街区群众记忆,邀请文旅专家学者10余名对老街巷的文物古迹、市井民俗等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植入历史沿革、传统文化等元素,打造特色精品文化古巷13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分步分类实施。根据背街小巷实际情况,采取先分步后分类整治方式,投资1.2亿元,分三年对174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提升。按照“一街一巷一策”,因地制宜开展整治,对居民区、生活区背街小巷,突出“治脏、治乱、治暗”,着重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对商业区背街小巷,突出“规范店招、培育业态、营造氛围”,着重激发老街商业活力。

    开言纳谏,解决“管理难久”问题。定期协调会商。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基层自治、社会参与”原则,明确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为责任领导,牵头进行专题调研9次,详细了解背街小巷整治情况。实行“月调研,季调度”机制,定期召开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推进会,解决整治困难问题32个,确保整治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强化资金保障。对背街小巷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等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新能源公司、通信公司等社会资本方通过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安装管线走廊等方式解决“飞线”“蜘蛛网”问题,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落实管理责任。按照“治理一条、巩固一条、管护一条”的原则,明确背街小巷内道路、绿化、设施等管理主体,加强日常维护管养。健全“街长制”工作机制,探索实行“路长管理制度”,引导商户、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共同做好背街小巷日常维护,保障背街小巷整治长治长效。

当前:B4版(2024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