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广东省中体联教育研究院院长余震东:体育培训机构有效地进入校园并搭建体育服务体系,一是要提供专业、个性化的体育服务;二是要建立开放、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顺畅;三是要强调机构的责任感,通过赛事举办、技能等级测评和奖励制度,结合先进的学员测评管理系统,全方位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体育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爱好。体育教育的边界应突破课堂,拓展到课间、课后、社区和家庭中。课间、课后化整为零的户外锻炼,社区的体育比赛,还有家庭周末的远足活动等等,都是广泛的体育教育。拓宽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学校和社区、家庭协作,共同为青少年创造运动的机会和条件,形成融入日常的体育教育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教育学院院长韦军:建议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将体育教育与文旅、公共赛事等结合,营造体育文化风尚,熏陶引导青少年提升体育素养,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当前:4版(2024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