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论大餐” 做成“家常小菜”
◎ 丁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在党的理论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刻感悟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的实际意义所在。但理论学习相对艰深抽象,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把“理论大餐”做成可口“家常小菜”,成为百姓喜好的“美味佳肴”,需要我们深思、深究、深悟。

    深思群众“口味”,多用“有机食材”,“理论大餐”才能“有滋有味”。各地不断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方式方法,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点单式”宣讲,根据“群众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的宣讲思路,把群众“按需点单”的惠民政策、种植养殖技术、创业扶持政策等,一同送到了百姓的田间地头。而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满是烟火气”的理论宣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武器。这些基层最需要、与群众生活最贴近的理论宣讲,不仅增强了上级政策的传播力,更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员干部用群众的语言语感,讲述群众关心的话题,把“理论大餐”端到群众面前,赢得群众连连点赞。

    深究理论“形式”,善用“蒸煮炖焖”,“理论大餐”才能“秀色可餐”。传统的理论学习往往以讲授、报告为主,形式单一、枯燥无味。为了让“理论大餐”更加“色味俱全”,需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一个好的厨师只有娴熟地掌握蒸、煮、炖、焖等不同的烹饪技法,才能烧出美味佳肴,“理论大餐”亦是如此。运用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让群众参与其中、积极思考;也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如短视频、情景剧等,将理论知识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正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观看情景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模范典型的榜样事迹……这些鲜活的方式不仅让理论更生动,也有助于更好地将理论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悟理论“实效”,滋养“身心健康”,“理论大餐”才能“气贯百脉”。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推动进步,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更要注重理论实效。要坚持知行合一,将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个人的品德修炼、党性锤炼紧密相连,与增强才干、促进事业进步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思路,提升能力助力社会进步。要深化实地调研,既瞩目“繁华景象”也探寻“隐蔽角落”,持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剖析新现象、攻克新难题,让理论果实成为强化基层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营养餐”。要紧盯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投身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前沿阵地检验学习成效,汲取“理论大餐”精髓,以切实行动为民解忧、为民解困、为民送暖,真正以学促行、以行践学。

当前:B2版(2024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