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背景下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 徐佳

 

    新时期,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构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首先,数字化技术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政府可更加精准地把握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地方可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普及、互动交流等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其次,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在传统模式下,城乡之间的精神文明建设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往往面临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等问题。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弥补这些不足,通过远程教育、在线文化服务等方式,将优质的文化资源输送到农村地区,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水平。最后,数字化技术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这不仅可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可增进城乡居民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推动城乡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创新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等创新元素,地方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其次,协调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数字化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或“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体系等措施,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设施、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再次,绿色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数字化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等措施,提升城乡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最后,开放和共享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数字化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需加强开放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精神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措施,让更多人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地方通过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可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各地应引入新技术、新应用等创新元素,多渠道整合资源,加强与企业、民间组织等的协同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内容、形式、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其次,地方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通过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等措施,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最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可促进城乡之间的和谐稳定和共同发展。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增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首先,政府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中,使其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例如,政府可利用社区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定期发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如“诚信经营”“友善邻里”等故事案例,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这些理念的魅力;同时也可举办多场主题讲座和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社区先进模范人物分享其实践经验,激发居民自觉践行的热情。其次,政府还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和激励广大群众。此外,为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政府还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平台搭建

    针对农村地区信号覆盖不足、传输速度缓慢的现状,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均衡布局。具体来说,政府需加快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升级换代,提升网络带宽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数字服务。同时,政府还要建设和完善一批面向农村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如数字文化广场、智慧图书馆等,为农村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平台搭建方面,政府应注重整合各类资源,打造集信息发布、互动交流、服务提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从而及时向城乡居民传递政策信息、文化资讯等,促进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动。

    (三)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机制与内容供给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文化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政府需不断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机制和内容供给方式,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提供服务。一方面,政府应基于“互联网+”模式把握城乡居民共性需求,通过政府购买、公益众筹、爱心捐赠等方式,向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科技节目。这不仅可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还能激发其文化创造力和社会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政府要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文艺下乡”,使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等方式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为其提供“订单式”普惠服务。这样不仅能拓宽优质文化资源的传播渠道,还能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鸿沟。

    (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与弘扬传统美德

    数字化时代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提升,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引领。因此,各地需积极培育和弘扬时代新风新貌,同时也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公德心。例如,各地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宣传和推广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等理念,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此外,各地还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导向。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各地可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搭建数字虚拟场景进行角色参与、沉浸式VR、AR文化体验等,让城乡居民在享受浸润式体验的同时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感染。

    (五)完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撑体系

    要确保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顺利推进,政府需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撑体系。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为准则,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环境支持。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经费得到充分保障。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此外,政府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作者系青岛电影学院讲师)

 

当前:B2版(2024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