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丹东一位家长发视频称,丹东某小学的老师为迎接检查,竟在家长群要求家长放学后到学校帮忙打扫卫生。因无人报名,该老师恼羞成怒,甚至放出狠话:“以后学生成绩与我无关。”丹东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校方已与该班家长进行了沟通,对涉事老师予以批评教育,暂停其工作,调离原岗位。
俗话说:“桥归桥,路归路。”只有厘清家校之间的职责边界,双方在教育的管理和服务中才能“相看两不厌”,才能“美美与共”。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维护学校卫生的干净整洁,是学校的职责所在。无论是学校聘请专业保洁人员,还是教师对校园进行清洁,抑或组织学生对教室、校园进行打扫,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都是合情合理的。而教师要求家长放学后到校帮忙打扫卫生,则有逾越职责边界之嫌。
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面对家长无人报名的尴尬状况,该教师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情绪失控地放出“以后学生成绩与我无关”的荒唐之言,这是不是一种“挟学生以令家长”的霸道做派呢?
笔者曾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样一段话:“如果说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需要一次新的启蒙,那么,这种启蒙一定是先从厘清家校关系、家校教育职责开始。要是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家庭教育承担的是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的任务,学校教育则是为孩子修枝剪叶、完成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这段话很有道理。
在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都需要恪守边界意识。在双方互动中,老师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处处呈现出“家长就要好好听话”的“傲娇之态”,不仅无法满足当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求,更会伤害家长的感情,损害教师群体的形象。
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这种将学校职责转嫁给家长的做法,在当下时有发生: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者有之,安排家长在学校周边护学“执勤”者有之,明里暗里让家长在一些APP上“打卡”者更有之……毋庸置疑,这些扭曲家校关系的做法,反映出学校在家校合作上的价值错位,与现代办学理念还有不小的差距。
教师要求家长到校打扫卫生,而家长以集中沉默的方式间接表达“做不到”,表明目前家长的教育理念在提升,法律意识在增强,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只有双方真正做好自己的角色扮演,厘清自己的职责权限,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