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二优三服务”创新党支部党建育人模式
◎ 任静 曹冲 王自豪

 

    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探索实行“一导二优三服务”支部工作法,全面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强化政治引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让党支部在学生工作中唱主角,打通党支部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学生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一导”: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稳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集中性专题学习、专题组织生活会不少于2次。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为抓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做到“党员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工作与教育”。二是以党建带团建,坚持对团学工作和活动的思想引领,坚持优秀党员管理团学组织,积极将主题教育贯穿于各项团学组织活动之中,不断扩大主题教育的影响面,在思想引领层面巩固现有阵地。
    “二优”:破除制约发展的新难题,提升支部建设先进性
    优化创新机制与方法,提出工作新规范。一是在支部建设工作制度的制定上,教师与学生党员共同学习党建工作创新理论,每学期开展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畅所欲言发表有益见解,共同思考支部工作的优化方向,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广泛利用党建网络学习平台,与现有学习阵地相结合,丰富支部建设层次。二是坚持师生共同发力,为学生谋发展,鼓励党员在校、院两级团学组织工作中担当重要职务,以日常工作磨炼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优化“三个”平台。一是优化团队建设平台。着眼于深化党支部凝聚力提升工程,通过党员、师生两个维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将党建与团建、教师与学生融合,组成团队工作大平台,实现支部创新管理;不断规范支部党员发展程序,严格把关,强化支部党员队伍建设;结合党员个人实际,从时、空及能力素质等多维度入手,优化日常工作机制。二是优化理论学习提升平台。通过开发、拓展和使用各级各类线上平台,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每学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做到宣讲团支部覆盖100%,将自我学习、实践学习、成果分享实现有机统一。三是优化实践研修体系。先后组织前往夹金山、泸定桥开展研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顶岗支教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党的艰苦奋斗历史,践行党的宗旨,赓续红色血脉,让学生党员和先进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与升华。
    “三服务”:促育人新成效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将党建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全过程。支部学生党员共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0项,“挑战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国家级、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服务学院事业发展。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将服务学院育人工作贯穿于支部建设始终。将思政特色融入党员教育管理及团学组织发展建设之中,举办“再现建党百年风华,启航时代复兴征程”“新时代的十年”等红色主题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优势,助推学院整体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学组织连续3年获得“五四红旗团总支”“先进学生会”“优秀青年志愿者分队”等集体表彰。
    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一是开展“走入社区、走向基层、走向山区、走向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开展“一挂两定”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与对口服务社区“结对子”,每次由1-2名党员同志主动带头、入党积极分子广泛参与,助力社区和谐发展与基层综合治理;二是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党建带团建,坚持以优秀学生党员作为团队负责人组建专项团队,坚持将乡村振兴与弘扬红色文化相结合;三是积极响应顶岗支教政策,每年派党员同学到四川甘孜道孚县、凉山越西县、凉山昭觉县等地区的学校支教,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B2版(2024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