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家门口的“健身自由”
——社区运动场地建设正当时
◎ 本报记者 卢瑶

 

趣味十足的板凳排球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2024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也提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重点抓好老旧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农村地区以及适老化、适儿化场地设施建设,为城乡社区居民创造更加便捷、智慧、安全的健身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社区运动场地建设情况如何?居民在运用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如何通过社区运动场地助力全民健身?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 象 

    参与人员全龄化,运动形式多样化

    孩子们脚下的足球灵活穿梭,老年人悠然自得地打着太极,年轻人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跳着健身操,跑步爱好者沿着塑胶跑道尽情奔跑……这是如今在社区运动场地内时常看到的场景。

    7月15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凤溪大道南段的凤溪运动场。运动场内包含一块标准11人制足球场以及外围的400米跑道田径场,很多市民在此锻炼。记者在询问后得知,锻炼的市民大多住在附近,有的是一个人来的,有的是全家总动员。12岁的王子浩告诉记者:“我在这里踢球认识了好多小伙伴,我们还约好了明天再来。”65岁的刘阿姨一边跳操,一边等待跑步的孙子。“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人,在这里锻炼,总比在家玩电子产品好。”刘阿姨认为,社区运动场地的建好、用好,是所有社区居民的福利。

    记者了解到,凤溪运动场的田径场全天免费向市民开放,足球场上午7时至下午2时免费向市民开放,下午2时后采取低收费模式。运动场的经营业态包括散客订场、团体赛事、体育培训等。夏令时期间,足球场灯光会亮至晚上10点,最大程度满足周边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

    “跑步机、椭圆机、卧推架、动感单车……没想到我们社区里就有免费的‘群众健身房’,太好了!”近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孟村社区的“群众健身房”里,正在锻炼的居民刘先生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孟村社区是西安市打造的第一批全民健身示范社区之一。除了拥有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室内健身房、羽毛球场等体育场地设施,社区还规划了塑胶健身步道。社区居民自发组建了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还有跑步团,不少周边社区的居民加入了其中。

    除了满足居民的基本运动需求,社区运动场地还通过运动把居民凝聚在一起,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营造出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

    扣球、拦网、吊球、救球,队员们个个龙腾虎跃、喝彩声此起彼伏……7月7日晚,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在锦山镇锦山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球场火热进行。在激烈的赛场上,队员们发球凌厉、拦网精准、扣杀有力,比赛场面扣人心弦。双方球迷更是热情高涨,为自家球队加油助威,现场气氛十分火爆。李经照是锦山中学球队的教练,也兼任当地参加排球联赛队伍的教练。提起乡镇排球联赛,他笑着告诉记者:“看到球员和观众都这么热情,我也很激动!”

    今年,锦山墟社区投入经费约72.7万元提质升级文明实践活动广场、灯光球场等配套设施。升级完成后,排球场24小时免费开放,社区的老年居民每天早上在此跳舞、打太极拳,锦山中学球队也利用该球场训练。

   观 察 

    社区运动场地要建好更要用好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到四成。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等因素制约,一些地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还存在供给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等问题。尤其是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时,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场地少、消费高等情况。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如今,随处可见的运动场景,反映了健身条件持续改善、体育运动渐成风尚的生动变化,也折射出各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懈努力。

    贵州省黎平县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每年都会组织和参加由国家和省、州相关部门组织的乡村篮球赛,促进美丽乡村和健康中国建设。黎平县尚重镇男篮队伍在2023年的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比赛中力克群雄,在黔东南州赛区选拔赛和“村BA”西南大区赛中夺冠。

    时值7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篮球季,尚重镇篮球场也成为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白天,学生在球场上打球;到了晚上,球场上的主角则变成忙完农活的村民。为了备战今年球赛,尚重镇每个村都自发完善篮球场地设施,吸引更多篮球爱好者的参与。绞洞村的村民们因为村子里没有一块合适的平地,只能亲自动手,用土夯出了一块三人制篮球场进行备战训练。

    “发展社区运动就是会有许多不可预料的难处。”黎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村民的运动热情高涨,但是要满足群众运动健身需求,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建设和维护好场地。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社区运动场地在为居民提供运动便利的同时,也在面临不少困扰:有的市民清晨运动时会制造噪声,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上班族希望开放时间更长一些,但若专门架设照明灯则会产生光污染,打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

    “有时候有人带狗进运动场,既影响我们踢球,也让我们害怕。”王子浩向记者抱怨说,虽然不文明现象只是个别情况,但发生的时候不知道谁来管理,还是感到非常无措。

    由此可见,社区运动场地要开得好、开得久并非一日之功。

   思 考 

    多措并举助力全民健身

    那么,社区运动场地如何助力全民健身呢?相关人士给出了建议。

    “我认为兴趣爱好是群众能够坚持运动的原动力。”李经照告诉记者,培养更多的运动爱好者,是助力全民健身的关键。他建议,社区运动场地可以配备各类运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区、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的居民需求。这种多样化的设施配置,使得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在管理方面,长期与村民共享运动场地的李经照建议,每个社区运动场地在开放时最好是安排专人值守,能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也可以将运动场地已占用的时间安排表张贴在醒目处,以免发生冲突。

    “村(社区)体育赛事在促进全民健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黎平县体育中心主任龙建武参与组织了很多村(社区)赛事,他发现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范围也越来越大。“村(社区)体育赛事的‘门槛低、参与广、趣味性强’,群众在观看比赛之余,还可以亲自上场参与趣味篮球活动,还能领到农特产奖品,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他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村(社区)公告栏、微信群、APP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赛事信息,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也可以建立村(社区)体育交流平台或微信群等线上媒体,方便居民之间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邻里之间通过一起参与运动,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

    “社区运动搞得越好,就能吸引越多的人参与运动,推动全民健身。”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实验实训室主任李龙提出,可以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子女陪伴老人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家庭运动氛围。“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运动损伤的情况。”因此,李龙建议,社区要保障居民运动安全,聘用专业的运动指导员,为群众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还要针对不同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运动损伤。

 

当前:1版(2024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