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大篷车’永不落幕”
◎ 沈东方

 

    “‘文化大篷车’来啦!”7月5日上午10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明台村村委会门前的广场热闹起来。没有奢华布景、炫目灯光,塑料板凳配上露天音响,在大篷车改装的舞台上,一场“廉政为民  文化兴邦”惠民演出就此开演。

    乡镇集市、农村晒场、学校操场,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1984年,宁夏话剧团将拉演员和道具的“老解放”改装成流动演出的大篷车,让话剧走入田间地头。目前,这辆40岁的“文化大篷车”已行驶90余万公里,演出8000余场,观众累计达1000万人次,覆盖了宁夏所有乡镇,并在全国20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进行演出。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精准匹配文化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推动文化服务更接地气。“送戏下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出出好戏为老百姓送去“文化大餐”,不断充盈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年我们创排了20多部农村题材话剧,广大农民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蒋全洲向记者介绍,“文化大篷车”的剧目创作始终围绕着宁夏农村改革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包括包产到户、农村劳务输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主题,因贴近农民生活而大受好评。

    来自人民的文艺作品,成就了一场场双向奔赴,带来了成风化人的力量。扶贫济困主题话剧《娘》演出结束后,一位农村老太太从口袋里拿出10块钱,坚持要给剧中贫困学生的扮演者,因为“这个娃娃太可怜了”;农民工冲到《工会主席》后台找“工会主席”的扮演者,恳求帮忙维权;《农机站长》全区巡演后,很多农机驾驶员争着报名参加培训考证……有人评价,“文化大篷车”演到人心里去了。

    从一辆又拉道具又拉人的解放卡车,到两台可以承载40多名演员的面包车,“文化大篷车”驶过千山万水,继续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创作故事。“今年,我们大篷车的演出地点在西海固64个乡镇,保证每一个乡镇至少能看到一次演出。”

    作为一名随着“文化大篷车”走遍宁夏的艺术工作者,蒋全洲深刻感受到十年来宁夏农村的巨大变化,不仅是物质条件的飞跃,更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以前有些山区农民全靠国家救济过活,每天在墙根底下晒太阳、无所事事。但现在,演出团每到一个村,都能发现大家拧成一股绳,积极向上为更好生活而奋斗。

    未来,“四十不惑”的大篷车将驶向何方?“在宁夏这片沃土上,值得创作的东西太多了。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只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化大篷车’将永不落幕。”蒋全洲说。

 

当前:1版(2024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