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炬火般温暖的力量
——记“中国好人”刘礼泉
◎ 本报记者 袁矛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成为道路救援志愿者,播撒志愿阳光;他组织成立老兵国旗护卫队,时刻守护国旗荣光;他为烈士寻亲,以奉献续写初心……他叫刘礼泉,现任安徽省宣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平台队长。今年4月,刘礼泉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

    24小时待命的道路救援者

    “请问是‘路途卫士’的刘队长吗,我的车辆在路上出现故障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6月16日傍晚,忙碌了一天后,正准备吃晚饭的刘礼泉接到一通求助电话。求助人是一名外地车主,他的车辆行驶到宣城郊区公路上时出现故障,正当他焦急万分时,被当地人告知宣城有一支道路救援公益队伍,于是,他赶忙拨通了求助电话。了解情况后,刘礼泉立刻放下碗筷,一边安抚求助人的情绪,一边驱车赶往了求助地点。经过一番检查,他顺利帮助车主解决了故障。

    作为一名道路救援志愿者,这样的道路救援场景已经成为刘礼泉生活中的日常。刘礼泉是一名退役军人,自2001年12月退役以来,他退伍不褪色,始终牢记雷锋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并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发开展道路救援。随着道路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2019年,刘礼泉牵头成立宣城市自驾车志愿者协会,并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策划启动了“路途卫士——宣城市全域旅游公益救援服务项目”,缓解偏远地区节假日或深夜车辆遇险救援难题。不论何时,只要车主求助,刘礼泉和志愿者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公益救援。2022年,“路途卫士——宣城市全域旅游公益救援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如今,“路途卫士”已在宣城市设立了26个救援中心,100多个爱心驿站,志愿者1500多名,救援力量覆盖全市。“说实话,回顾起来挺感慨的,我最开始组织道路救援队伍时只有50多人,很多人在接受我们帮助后加入我们,成为去帮助别人的志愿者,我想这就是一种志愿精神的传承吧。”刘礼泉感慨道。

    坚定的国旗守护者

    6月11日,受学校邀请,刘礼泉带领宣城市老兵国旗护卫队走进宣城市实验小学(梅溪校区),为这里的学生带来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他们满怀炽热之情,用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细致地教导孩子们如何在生活中爱护国旗、尊重国旗。

    “我产生组建老兵国旗护卫队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引导更多人爱护国旗、尊敬国旗。”刘礼泉回忆道。2022年5月的一天,刘礼泉偶然瞥见一家商店门口悬挂的国旗脱了线、褪了色。当时他因为忙于工作,也没来得及细想。但等他工作结束回到家中,那面破损国旗的样子却不停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怎么能悬挂破损的国旗!”刘礼泉越想越无法安心,他当即来到那家商户家中。经他劝说,商户同意将破损国旗取下,并由他转交给政府部门处理。这次的经历让作为老兵的刘礼泉意识到,部分群众缺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了解,因此,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召集志同道合的退役军人,组建一支老兵国旗护卫队。

    说干就干,刘礼泉找到宣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宣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2022年8月,宣城市老兵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老兵国旗护卫队共有队员30余人,其中有20余人达到训练标准,成为专业护旗员。

    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平时工作都很忙,但大家不约而同给自己加训练量,利用下班时间、休息日的时间勤学苦练,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队伍训练成熟后,老兵国旗护卫队围绕“知国旗、爱国旗、护国旗”开展“维护国旗尊严”志愿服务项目活动。

    除了在重大节日开展升旗仪式,老兵国旗护卫队还接受社会各界邀请,参加升旗仪式和国防教育活动,并帮助学校等相关单位培育国旗护卫队。平日里,国旗护卫队成员也会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讲述国旗诞生背后的故事。截至目前,宣城市老兵国旗护卫队已给众多学校培育20多支国旗护卫队伍,受邀参加学校和重大节日活动的升旗仪式100余次,督促更换国旗1000余次,赠送国旗1万余面,服务对象20余万人。

    “我们会一直用满腔热忱,守护国旗荣光。”刘礼泉坚定地表示。

    为烈士寻亲的热血志愿者

    刘礼泉还有一重身份是“红耀江淮”宣城老兵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为烈士寻找亲人是他长久以来的牵挂。“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年为詹家有烈士寻亲的过程。”刘礼泉回忆道。

    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战斗烈士陵园里,有8位宣城籍烈士长眠于此,詹家有就是其中一位。多年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烈士寻亲活动后,始终未能找到其亲人。2023年6月23日,刘礼泉接到了寻找詹家有烈士亲属的求助信息。“2023年7月16日,就是詹家有牺牲70周年的日子,我当时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此之前,帮助烈士找到家人。”刘礼泉说。

    为此刘礼泉带头成立“我为烈士寻亲”突击队。“我们兵分两路,一组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另一组积极对接相关部门,通过查询烈士档案寻找线索。”刘礼泉告诉记者。

    时隔70年,烈士户籍地地名几经易名,同年代的老人多已不在,寻亲难度极大。为了不漏掉其中任何一条线索,刘礼泉带领“我为烈士寻亲”突击队走访了上百户人家,拨打了上千个电话,终于在2023年6月25日,在市文明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宣州区档案馆和广大网友的帮助下,确认了詹家有烈士当年的户籍所在地,刘礼泉立刻带队赶往该村,通过走访当地年纪较大的村民后,逐一梳理线索成功找到了烈士亲属。

    每一次帮烈士寻亲,都是在告慰先烈。刘礼泉说:“我要做烈士回家路上的‘提灯人’,点亮烈士家中的‘团圆灯’。”

当前:A1版(2024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