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合理组织,善于引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技能,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关注差异,制定弹性目标

    教案要精心预设。教师在备课时,应建立多元的教学目标。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顾及优等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如,在教学“平移”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拟定三个层次的目标。基础性目标:通过操作正确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提高性目标:通过合理推理和合作交流探索多种说明平移距离的方法;体验性目标:感悟对应点的平移距离与图形平移的相等关系。课堂教学中如果按这样的目标实施,既可以确保全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自由发展。

    二、关注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数学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1.施教分层。“分层分类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还有因人制宜的特殊步骤,课堂教学分步进行。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创设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尝试练习(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弹性作业)。

    分层分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自己的,所以学生人人都有事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化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说,其任务不再是讲解和讲授,而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宏观上给予调控,在微观上给予个别指导。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进行跟进,发现普遍存在和个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具体做法是:对y组(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 “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学习,对x组(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 “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的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规律,并要求他们在听课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练习习题,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中上等生则应以创造性的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问题分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问题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问题不仅是问在点子上,还在于问在关键处,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练习分层。课堂练习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的习题(除打*号和思考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但对于学困生而言,有的他们不一定会完全掌握,这时候,我们教师应注意进行巡视,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又如,一题多解的习题,对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解法就进行肯定,对于中上等生则要求他们要用多种解法,并找出优解方法。

    (2)练习数量不同要求。在课堂练习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以满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欲望,对于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题。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之后,对于学困生,教师可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新到240本图书,按照3∶4∶5的比例分配给四、五、六年段,求六年段分到图书有多少本?”这道题中下等生应该能够解答的。而对于中上等生,可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新到一批图书,分给四、五、六年段,其中四年段分到图书数与五年段分到图书数的比例是3∶4,五年段分到图书数与六年段分到图书数的比例是4∶5,已知六年段分到图书数比三年段多24本,求五年段分到图书有多少本?”对于这道题,学生要将比转化成连比,然后才能进行解答,增加一些难度。

    三、关注差异,采取多样评价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有效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应以《数学新课标》所指出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指导,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要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同时产生一种前进的动力。为此,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对优等生应欣赏他们那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运用“标新式”的评价,对中等生应肯定他们那正确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式”评价,对学困生应以鼓励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传递信息,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让他们各得其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优秀品质进行激励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

当前:3版(2024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