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城市工作重要经验为引领
推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
◎ 李天宇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城市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论断,取得了极其丰富的实践成果,为福建城市发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当前,在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工作中,重温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开展城市工作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

    做好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厦门城市定位、发展思路和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规划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明确了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习近平同志注重脚踏实地的规划,反对不切实际的规划。在宁德工作期间,他反复告诫当地干部要踏实做好基层工作。他在一次谈话时说,对于一个县来说,不要随随便便就提什么国际发展战略,要建设什么一流大都市,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基层工作,不要空谈战略规划。

   彰显为民情怀,建设人民城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

    为解决福州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他多次下基层调研,并组织多部门组成调研小组。自1990年起,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为城乡人民办20件实事,办事项目通过新闻媒介向全市公布。

    习近平同志始终牵挂人民群众的生活,重视保护困难群体的利益。在福州旧城改造期间,他明确指出:“旧城改造的目的不是地产开发,而是要安置好百姓,特别是贫困的百姓。”要求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保证改造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特困户实现“拎包入住”和“就地安置”,以此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传承城市灵魂,保护历史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

    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各类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每一座城市都有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风貌,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能简单追求整齐划一的现代建筑而破坏历史风貌,而是要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重新整修破旧不堪的鼓浪屿八卦楼,成为鼓浪屿申遗中的核心要素。在福州工作期间,他重点保护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修复林则徐、林觉民等名人故居,将保护城市文脉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重视生态环境,强调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针对筼筜湖污染问题,他明确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有效推动生态综合治理。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16字方针,整治福州内河水系,又多次带队调研西湖公园,召开现场办公会,邀请专家多方论证,彻底改变西湖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开展城市工作的重要经验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在推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将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系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福建起源和探索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AS22176)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B2版(2024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