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7月30日,广州、成都、武汉等地共享单车上调起步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在这些城市,哈啰、青桔等品牌的共享单车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10分钟后,计费标准为每15分钟1元。调整后,1小时的骑行费用从4.5元涨至5.5元。在长沙,哈啰共享单车将工作日起步价调整至“前20分钟2元”;超过起步价的时间段,计价标准从“每30分钟1.5元”调整为“每15分钟1.5元”,调整后1小时的骑行费用涨了3元。
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城市的标配,也是市民游客日常出行的刚需,尤其是在打通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故很多游客会把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共享单车,视为“对游客友好”的重要体现。正因如此,共享单车涨价的话题,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客观而言,随着包括人力成本等在内的经营管理成本在上升,共享单车企业适当提价,可以理解。而且,共享单车涨价,只要不涉嫌垄断、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涨价的幅度、最终的价格要合理,要温和,要对消费者更友好。否则,就可能出现物极必反的结果,导致消费者流失。
共享单车涨价,让很多消费者难以理解的还在于,近年来屡次涨价,服务水平和质量却没有相应“涨”起来。早有网友向媒体反映,一些共享单车的车身贴有不雅广告,头盔损毁、发臭,坐垫破损等问题长期存在,却迟迟得不到解决;部分共享单车运营区范围偏小,部分共享电单车稍微偏一点的地方就去不了,让消费者感觉形同鸡肋。价格一涨再涨,服务却原地踏步,也就难怪消费者有意见了。
面对共享单车涨价,消费者不妨好好算一笔账,本地市民可以算一算自己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时间、费用等,如果觉得使用共享单车还不如自己买一辆单车划算,不妨买一辆单车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如果是外地游客,觉得当地共享单车骑行费用太高,则可以选择出租车、网约车或公交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