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有爱”的问答中成长
◎ 山东省泰安一中萃英学校 张彦国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和学生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达成而展开的系统的问与答的互动。在这场问与答的互动中,不应仅有思维的碰撞,更要有情感的互动。

    提出“有爱问题”

    课堂提问,要能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就需要教师站在爱护学生的角度,遵循课标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基础,设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探究的“有爱问题”,引领学生产生“我要探究”的强烈愿望,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爱问题”应具备四性:一是针对性。即设计的问题要基于学习内容,要包含了解、理解、运用等多层次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自然达成核心素养课时目标。二是逻辑性。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递进性的问题链,构成教学过程的逻辑层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三是趣味性。要结合历史资料、现实热点、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等,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切入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是科学性。问题描述要科学,要能明确而清晰地表达问题本质,要有较强的指向性。

    开展“有爱互动”

    要让学生都能有效参与提问互动,教师作为问题的预设者,就要尊重这些差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基于其个人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设计因人而异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

    当受问者答错或不能完整回答问题时,提问者要做的不是抛弃、换人,而应用足够的耐心,结合其回答,继续追问引导,或简明扼要地给予思路点拨,用提示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思考,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课堂提问这场互动中,要真正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就要摒弃一人问的独角戏,用教师问引发学生问,用几个学生问引发全部学生问,变单一的教师提问为教师提问、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组组互问等多主体的提问,让问题的火炬不断在学生中间传递,形成不断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高潮,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阵地。

    实施“有爱评价”

    首先,要让学生在正面评价中成长。学生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来自肯定与赞赏。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习动力,就应对学生作答做出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能实现自我价值。评价不仅要关注回答内容,还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其次,要让学生在多样评价中成长。评价的语言和方式要多样,要变“好、真行、不错”等单调的肯定语为应情应景、丰富多变的评价语。要注重口头语和体态语的结合,以丰富的体态语表达对学生的爱护、欣赏与期望。教师要结合问题及作答情况做出适度的引导,以灵活多变、富有爱心的评价,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追求目标。

    最后,要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成长。要实现真正的以评促问、以评促答,还要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引导师生在评价学习材料、评价学习同伴、评价自我中,感知知识内涵,引发与所学知识的共鸣,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

 

当前:3版(2024年08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