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缝纫20多年,没想到能搬进免费的便民服务点,如今我在街边终于有了固定的门面。”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街道上沙窝社区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易小兰笑着说。
2023年9月,江西省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明确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服务。“小修小补”看似微小,但对于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一年过去,越来越多曾经难以寻觅的“小修小补”正以更加规范有序的面貌回归到社区居民身边,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居民生活更便利。
事实上,不止南昌,也不止“小修小补”,近年来,从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到菜市场、健身房、“口袋公园”等一应俱全的生活配套设施,让居民足不出“圈”就能享受吃喝玩乐购等一站式服务体验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全国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近日,商务部还发布了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为各地因地制宜吸收借鉴典型做法,加强经验推广,不断提升便民生活圈工作水平作出指导,使“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小修小补”回归 城市生活更添烟火气
裤子不合适,路口裁缝铺就能改;自行车坏了,路边的修车师傅很快修好;电脑“罢工”了,逛超市的同时顺便拿到摊位维修……在日常生活中,“小修小补”摊位提供的服务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去常能在街边看到的“小修小补”等传统手艺摊逐渐消失了。手艺摊没了,可居民的需求还在。
近日,南京建邺区清荷北园社区的居民发现,家门口的好邻里商业街多出一个便民服务驿站,理发、缝补、磨剪刀、修理小家电等便民服务应有尽有。而这里的服务价格,也普遍低于市场价。
驿站是清荷北园社区持续完善便民服务的又一项举措。近年来,这个社区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文化、体育、公益活动,在好邻里购物中心周边打造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包含14种基本保障业态83个商业网点。
寸土寸金的北京东城区通过为“小修小补”摊位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稳定租金扶持商户,达到既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又促进业态良性发展的目的,持续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如今,“小修小补”正有序回归,为老城增添浓浓的烟火气。
走进北新桥街道的便民综合体——天泽祥鲜汇生活超市,十几个店铺沿着超市入口的走道有序分布:修鞋、修钟表、配钥匙、皮具护理、修手机、修电脑、缝衣服……各类“小修小补”服务应有尽有,方便着附近4个社区2万多居民的日常生活。
天泽祥鲜汇生活超市前身是天泽祥菜市场,近年来转型提升为便民综合体。北新桥街道对便民综合体的“小修小补”业态进行了集中整合,不仅保留了菜市场原来的老商户,还将平房区违规经营的摊位逐步引导至便民综合体内合规经营,让居民们在去超市买个菜的工夫,顺便就能修修补补,“一站式”解决各类生活难题。
而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嘉华街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长安步行街为核心,把“小修小补”这样群众生活必需的项目也列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点场景打造,比如,家庭水电维修、家电维修、配钥匙、修拉链、磨刀磨剪子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随时找到这些服务。同时,以烟火型社区购物中心长百新市生活广场为圆心,形成聚集式与街区式相交叉的商业发展形态,进一步推动社区良性发展。
“一圈一策” 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
家里老旧家电经常出现问题,想在附近维修又找不到地方,家电沉重也不方便带着去远处;社区只有一个小型快递站点,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这是之前南昌市西湖区耶苏堂社区通过线上网格化管理交流微信群、线下“幸福圆桌会”等多渠道方式,收集的群众居民的难点、痛点。
“为了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日常所需所用,我们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公正廉政广场打造了15分钟党群便民服务广场,设立一些居民需求最多的便民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说。目前,便民服务广场已设立理发、修鞋、缝补衣服、干洗、青少年阅览室、自取快递站等诸多便民服务项目。
目前,江西逐步实现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至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让居民生活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支持基本保障类业务网点的服务叠加,提供“一点多能”服务,更好就近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居民生活更丰富也更有品质。
当前,便民生活圈的完善与升级浸润着居民生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解决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我们以海运仓社区居民‘议事厅’为平台,定期召开居民恳谈会,听取居民意见及建议,根据居民诉求清单,坚持查缺补漏,居民缺什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补什么,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与内容。”北新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街道将继续推进基本保障类业态网点建设,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摊位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进行交流与经验分享,推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而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的济南市自2021年10月以来联合有关部门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部门和区县联合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设打造超80处便民生活圈,并在便民生活圈的连锁化、便利化、品质化、智慧化下功夫,用心用力用情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圈”。
“圈圈相扣” 共同发力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求
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所具有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变迁性,也对便民生活圈不断优化“多圈”融合的功能布局提出新要求。多地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服务圈、多功能运动场地等健身圈、社区书屋等文化圈、小型便民超市等消费圈、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圈,“圈圈相扣”共同满足居民实现触手可及的美好。
在石家庄市新华区石岗街道的柏南二社区,刚过11点,这里的壹加壹社区食堂就变得格外热闹。
“社区食堂的定价很惠民,可以选择打半份菜,或者拼几个不同的菜。像蒜香鸭腿和鱼香肉丝才8元一份……”柏南二社区的宣传员刘冰介绍。
不仅有食堂,柏南二社区还将银行、便利店、文印店、美容美发店等便民业态“圈”进小区,将小区打造成兼具医疗、养老、娱乐的幸福生活圈。
“这几年,出门买东西、看医生,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一出家门,药店就在眼前,过个马路,北新街便民市场就到了……”居民刘女士说。
“目前,社区内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一应俱全,还包括老人康养中心、幼儿园和小学等设施,满足了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柏南二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个“小而全”的社区生活圈不仅要有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还要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设施及服务配套。这种多元化的布局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推进城市运营和社会治理,带动消费、促进就业。
对此,石家庄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嵌入式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多项工作相衔接,同谋划、同选取、同推进,推动便民生活圈、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身休闲圈等“圈圈整合”,形成优势叠加。
江西鼓励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商户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利用大数据开展监测分析,精准补建网点,拓展服务功能,挖掘消费潜力。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让居民找得到、用得好。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不少是为老旧小区而建,但是老旧小区空间不足。怎么办?
北京和平里北街,一辆“退役”闲置的公交车,经过改造变成了一个“小型菜场”,取名“公交便民驿站”;厦门东渡片区,利用老旧小区改造之机整合低效闲置空间,建设邻里食堂等等。各地各部门想办法、花心思,进行着更多创新性的实践,既盘活闲置资源、更好利用和美化空间,又增加便民设施,给社区注入更多活力。
(综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北京东城官方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