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辈作家的情怀
——读杨雪《仙草湖笔记》
◎ 徐建成

 

    上次到四川省叙永县采风,走马观花路过仙草湖,急匆匆赶路间,在湖畔稍停了片刻。还来不及欣赏湖中美景、湖畔风光,我就被一块竖于湖畔的宣传栏所吸引,上面精雕细刻了一篇散文《仙草湖笔记》,作者杨雪。

    就在仙草湖边,有阳光沐浴,有湖水映照,耳闻同行朋友们的赞叹,一目十行地初读了《仙草湖笔记》。在被描写的旅游景区读写此景区的散文,这是我数十年的阅读体验中少有的,感觉很奇妙:是湖光山色美丽了这篇读景笔记,还是这些有温度的方块字在湖水中漾溢着画意诗情?

    七月流火,因机缘巧合又一次到仙草湖,并下榻于湖畔云水山居。果然是依山傍水而居,不但可以慢慢“阅读”仙草湖,细细欣赏杨雪的《仙草湖笔记》,还可以近身采访杨雪写此文的前前后后。

    傍晚,我在湖边漫步。高高低低的环湖小路,隐隐相伴的四围山峦,明明灭灭的湖中灯火。这个旅游景区,餐饮住宿设施如今已是初具规模,远近都有了些名气。

    5年前,摩尼镇刚开发此景区时,镇领导联系到了时任泸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的杨雪,邀请他为仙草湖写一篇旅游宣传文章,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杨雪欣然应允,驱车从泸州来到仙草湖,住在当时条件较原生态的农家乐里,查资料、访乡亲、行湖畔,三两日后,他这才饱蘸湖水,一挥而就,写下了这篇《仙草湖笔记》。

    杨雪说他先后写叙永这个川滇边城的文章不下三四十篇,写叙永摩尼镇辖景区仙草湖的此篇《仙草湖笔记》只是其中的一篇。杨雪说,摩尼镇领导读了此篇甚是高兴,当即问他要付多少稿酬才合适。杨雪说:“我就收一元钱的版税和稿酬。”

    我采访杨雪并拜读杨雪创作此篇旅游散文的创作谈,至此算是读到了诗眼,读出了意境。

    记得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采访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芹先生时,得知他曾婉拒过一老板以数万元稿酬请他写报告文学的事。他说:“我写惯了小说,写不来也写不好这些东西。”

    周克芹先生的婉拒高稿酬不写为人立传的文字与杨雪为家乡景区写宣传文章只收一元钱稿酬看似南辕北辙,而其立意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诗歌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是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的“文以载道”之举。

    周克芹先生说,他不愿为了几万元而影响了自己在小说领域的继续探求。我也读出了杨雪只收一元版税、稿酬的初衷:他想把自己的一份心意,把一个党员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给正在由贫困走向小康的山区人民。

    在下榻的仙草湖畔云水山居宾馆的灯下,我从网上搜寻到了《仙草湖日记》,我读它的命题、立意、结构、细节和语言,我读到了一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敬畏。

    这篇只有一元人民币收益的散文,它的社会效益传播收益到底有多少?不需要计算,也没有人知道。仙草湖的清风和星星,仙草湖的日光和月光似乎也在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我们泸州作家的那种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情怀。

 

当前:4版(2024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