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乡村明灯
◎ 刘方安

 

    在故乡,有一位如明灯般的老师,照亮了我懵懂无知的童年,温暖了我求知若渴的心。他,就是我敬爱的李老师。

    李老师个子不高,身材清瘦,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那笑容就像阳光,能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他的眼睛不大,却明亮有神,仿佛能洞察我们的一切小心思。他总是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虽然朴素,但干净整洁,透着一股书卷气。

    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趣味和惊喜。那时候,乡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没有教具,也没有多媒体设备,但李老师总有办法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幅简单却生动的图画,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他会带着我们走出教室,来到田野边,观察大自然,让我们亲身感受课本里描绘的美好景象。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讲到《秋天》这篇课文,李老师竟然神奇地“变出”了一把稻穗、几个红彤彤的苹果和一小把金黄的落叶。他拿着这些东西,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解秋天的丰收和美丽,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五彩斑斓的秋天里。

    李老师不仅课教得好,还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同学家里条件不好,中午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冷饭。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经常自己掏腰包,买一些鸡蛋和蔬菜,在简陋的教师宿舍里给我们做热乎乎的午饭。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温暖的不仅是我们的胃,更是我们的心。

    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请了几天假。回到学校后,正赶上数学测验,成绩很不理想。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李老师发现后,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讲解错题,鼓励我不要灰心。他还用他那温暖的大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只要努力,一定会赶上来的。”那一刻,我望着李老师慈祥的面容,心中充满了力量。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个夏夜。学校停电了,教室里一片漆黑。同学们都在抱怨没法上晚自习了,可李老师却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几盏油灯。微弱的灯光在教室里摇曳着,映照着李老师的脸庞。在那昏黄的灯光下,我们继续学习,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有李老师在,我们就觉得安心。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片乡村,走进了繁华的都市。但李老师的身影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永远照亮着我前行的路。我知道,在那遥远的乡村,还有许多像李老师这样默默奉献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了乡村孩子们的希望之火,他们是乡村教育的脊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当前:B3版(2024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