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温度、深度、厚度的成长故事
——读长篇小说《绣虎少年》
◎ 宋雨霜

 

    留守儿童、残疾、梦想、湘绣、家国故事这些字眼组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的反应?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于今年4月出版的长篇小说《绣虎少年》给出了完美答案。该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梓屹的乡村少年,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经历磨难,最后成长为湘绣传承人的故事。全书语言细腻生动,叙述简洁利落,引领读者跟随人物成长,从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是一部兼具温度、深度、厚度的佳作。

    温度源于亲情友情对主人公的守护。即使患病,梓屹的家人都未嫌弃、抛弃他,而是给予细致的照顾和一如既往的鼓励。姐姐榕方为迎接梓屹回家,制作可爱的雪人;爷爷即使年迈,坚持骑车送他上学;奶奶为梓屹绣枕顶,教他描花刺绣;好友林勿凡鼓励他坚持画画,考取心仪的学校……书中类似的细节还有许多,这些人间温暖既陪伴了梓屹的成长,也给予读者温情和感动。病魔无情,亲友的关爱和守护,却为主人公的成长营造了一方温情的天地。

    作为成长小说,该书在具备温度之时,更有洞穿人心、引人思考的深度。疾病是梓屹面对的苦难,如何从苦难中获取力量甚至超越苦难,是他在成长路上无法回避的课题。行动的不便、遭受的不解和嘲笑、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都激励着梓屹不断思考和追寻。庆幸的是,在阅读的帮助下,在观摩奶奶做绣活的过程中,在外出求学的探索中,梓屹的内心逐渐变得坚韧强大。恰似残疾作家史铁生,梓屹也与自己的苦难和解,并超拔、跳跃出来,开辟新的人生路,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绣出美好人生。梓屹的成长史,犹如一部残障少年的心灵史,具有向内建构、向外探索的精神深度。

    借由梓屹的家庭关系、成长阶段,作家巧妙地融入湘绣、家国故事、民族文化等,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奶奶的故事从结构层面作为伏笔,又从内容层面引出一段动荡流离的岁月。奶奶既为梓屹的成长提供了生活关照,也激发他爱上湘绣,立志成为传承人。书中对湘绣的描写用笔细致,从历史故事到刺绣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针法和成品的介绍,系统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非遗湘绣的魅力所在,彰显了湘绣几代传承人不断推陈出新的匠人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梓屹成长的重要文化背景和情感动力。

    此外,全书融入大量方言、童谣、游戏、地方美食、劳作习俗等,给作品增加了细节的绵密感、生活氛围的真实感。读者跟随梓屹的成长之旅,浸润在丰富、立体、真实的地域文化中,与书中人同悲共喜。《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评价该书:“它潜藏、绵延着莫名哀感与无尽知恩的悄悄话,这是超出了常见的情绪表象的言外之言、象外之象,这是有比之一般的成长小说更胜一筹的完整健朗的情志。”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心性坚韧、处事细腻。如汤素兰所言,“倘若人生缺憾不可避免,你仍然可以为自己绣出一个未来。”《绣虎少年》从书名到内容,都是极好的成长隐喻,只要乐观坚持、不放弃,就可以“绣”出心中那只生机蓬勃的“虎”,也能“绣”出璀璨充实的人生。期待更多孩子能从这本书中汲取精神力量,让成长的故事闪闪发光。

 

当前:5版(2024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