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温柔拂过华夏大地,万物苏醒,生机盎然,我们满怀激情与自豪地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
七十五载春秋,祖国大地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孕育出一批批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他们以平凡之躯书写不凡人生,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国庆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请跟随记者的笔墨与先进典型一同感受沧桑巨变,展望美好未来。
用心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
七十五载乘风破浪,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滴滴答,滴滴答……”9月27日,广东省中山市香山小学的教室里,随着发报机的声音响起,“中国好人”李克在国防教育宣讲中,从战争年代英勇作战的英雄故事讲到和平年代守卫边疆的戍边战士,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响彻云霄的庄严宣告讲到如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龙,为香山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厚重的红色教育课。
自9月以来,李克的日常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他带着“移动军旅展览馆”的军旅“老物件”走进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地开展国防教育宣讲,用生动语言讲述红色故事,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64岁的李克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与辉煌,他说:“未来,我将继续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英雄故事,讲好国防教育,引导年轻一代不忘历史,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红色阜宁美名扬,团结抗日斗志昂,英雄故事代代传,革命精神记心房……幸福感恩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近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新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位身穿红马甲、肩背小音箱的六旬老者,一手拿着话筒,一手熟练地打着快板,用地道的快板词为当地老百姓宣讲阜宁红色故事,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这位老者便是“中国好人”、盐城市“百姓名嘴”工作室负责人王其稳。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工作的王其稳在积极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同时,亲历了乡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过去乡亲们的娱乐方式相对单一,如今随着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愈发精彩。茶余饭后,村民或坐在农家院坝听一场理论宣讲,或来到文化广场上跳舞,或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满。”王其稳说,他很高兴能通过宣讲的方式,用老百姓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让党的理论之光温暖且明亮地照进千家万户。
“基层理论宣讲就像一座桥梁,将党的理论政策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王其稳说,他将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提高宣讲效果,带好宣讲队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讴歌伟大祖国,照亮群众生活。
立足本职 助力乡村振兴
七十五载岁月悠悠,中国的乡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瓜果飘香、村舍整洁、笑语盈盈,一派乡村振兴好风光。“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在“春风历程馆”,热情地向游客讲述春风村从贫困小村成长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的非凡历程。
“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人更穷,水洗光坡坡。”这首民谣形象地描述了十几年前春风村的险恶地形和穷困面貌。十几年来,在王家元的带领下,“村村通”修到村民家门口,白墙青瓦的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水电气讯全覆盖,公共设施配套日益完善,特色产业连片发展,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巴适。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王家元表示,他将继续带领春风村民深化三产融合,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质量,积极探索符合春风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乡村振兴经验和启示。
9月27日上午10点,“中国好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华池县城壕镇邮政所乡邮员赵元瑞开着投递车,载着满满当当的包裹,走村入户地将包裹送到村民手上。赵元瑞告诉记者:“随着国庆节日益临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给家里长辈邮寄的礼品包裹也增多了,我们要尽快把包裹送到村民手里。”
自2004年成为一名乡邮员以来,赵元瑞的投递车既是当地群众的“宣传车”,也是“购货车”“救急车”,他不仅用热心温暖了乡邮路上的群众,也见证了这片乡土的日新月异:20年来,脚下的入村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入户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那些走过的村居从低矮破旧的土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房,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变成了小汽车,农业劳作从手工劳作升级为机械化、现代化,就连邮件的到达时间也从一周左右缩短到1至3天,乡亲们的新鲜农产品通过“极速达”可以运往全国各地……
20年来,赵元瑞始终坚守在乡邮路上,问及未来,他用朴实的话语说:“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让乡亲们享受更优质的邮递服务的同时,我将继续带领‘赵元瑞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的志愿者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关爱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
匠心筑梦 传承弘扬非遗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思平村,“中国好人”、仫佬族剪纸技艺传承人罗华清近日创作了一幅名为《龙耀盛世》的剪纸作品,作品长103厘米,宽75厘米,将红船、天安门、舞龙、和平鸽、中国结、牡丹花等元素融入剪纸艺术,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
近年来,罗华清带领思平村村民不断创新剪纸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了剪纸艺术的香囊、灯具、服饰等文创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我们还特别设计制作了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石榴籽’系列产品,消费者特别喜欢。”罗华清说,目前还在不断开发“石榴籽”系列新产品。
“把仫佬族剪纸技艺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梦想和责任。”为传承弘扬剪纸艺术,罗华清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持续教授村里的留守妇女、脱贫户、残疾人剪纸技巧,扩大剪纸艺术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她说,她将继续践行好人精神,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在隆务河畔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画苑画师、“全国道德模范”完德尖措用手中的画笔赞美祖国、讴歌人民。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完德尖措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唐卡绘画技艺的学员越来越多,学员们通过创意设计和加工,把唐卡画作变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而随着产品艺术市场的不断拓展,不仅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唐卡绘画技艺的传承弘扬之路也越走越宽。
文化似水,流动则有生命力,不断奔涌才能形成江河之势。完德尖措表示,他将带领学员继续深入挖掘热贡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不断创新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热贡艺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