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听不懂,孩子喜欢说,老师挺头疼——
清扫网络黑话烂梗 让孩子们好好说话

 

    “丸辣”“泰裤辣”“芭比Q了”“你个老六”……听到这些表述,许多成年人可能一头雾水,但它们已经是许多孩子的“网言网语”,甚至是一些孩子的口头禅。

    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前不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对此,不少家长和老师表示期待,认为清扫网络黑话烂梗,有利于孩子们感受语言之美、文学之美、艺术之美。

    现象: 饭桌上作文中都在用

    “隔段时间,我儿子在吃饭时,嘴里就会蹦出个新词,不知他是从哪儿学的。”谈起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北京市民牛先宇显得有些焦虑。他说,自己孩子性格外向,在学校和家里的言行都是大大咧咧的。之前在家里写作业时,写错了字、手里的笔掉在地上时,孩子就会随口冒出一句“芭比Q了”。自己一开始还没觉得奇怪,真正让他感到警惕的,是今年暑假和几个朋友露营,孩子们在玩耍时,动不动就彼此称呼“你个老六”。牛先宇说,他也问过孩子是否明白“老六”是什么意思,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好玩,“大家都在说”。

    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一位初中生的家长骆丹。这些年,骆丹从孩子口中听闻了不少网络黑话烂梗,有的是首字母缩写或者纯数字组合,有的则是读音近似却含沙射影“骂人”的词汇。“网络大环境就是这样,有时听到一个完全陌生、没有接触过的词汇,我就拿出手机悄悄搜索,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再去和孩子沟通。”

    孩子们喜欢说一些网络黑话烂梗,不少老师也深有体会。当过两次小学班主任的张松观察到,随着手机、平板等设备的普及,孩子们确实能够掌握到不少网络黑话烂梗,“什么词汇流行就说什么,上下学路上的课外时间及课间,是传播的高频时间段”。

    最让他难忘的是,一位学生竟然将“奥利给”作为感叹词写到作文中。当时,张松在上面做了两点批注:“第一,这个词不能这样用;第二,即使这样写,考试时也不会拿分。”他发现,在网络黑话烂梗中,有的词义是比较中性的,无所谓褒贬,但多数黑话烂梗是经过读音、语义以及拼音字母等方面的“变种”,而引申为其他意义使用。“有些词语是明显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交流的。”

    说法: 网络黑话烂梗有“毒”

    有媒体分析,有的网络黑话烂梗是同音异形词,语言表达极不准确规范;有的是用拼音、英文首字母、纯数字组合成一个词,内涵空洞;有的是读音近似却是骂人的词汇;有的十分恶俗,挑战社会公序良俗……老师、家长等担心这些语言垃圾带坏成长中的“幼苗”,如果孩子们被网络黑话烂梗的“快餐式”表达充斥头脑,长此以往,会难以感受语言之美、文学之美、艺术之美,逐渐失去对语言文化的追求。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默凡认为,网络黑话烂梗的滥用,会对语言规范产生冲击,因为有些黑话烂梗用了谐音梗以及不太规范的句式。徐默凡认为,当下由于互联网影响太大,国内又无分级分层制度,所以网络黑话烂梗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书面用语规范,会产生或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他们接受规范语言教育的生态,被这些东西破坏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认为,某些网络黑话烂梗作为不规范、不文明的低俗文化,不仅扭曲了语言文字的本义,还可能为违法犯罪活动打掩护,对网络环境、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的通知提到,此次专项行动出发点之一,是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黄楚新表示,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较弱。如果未成年人长时间浸淫在互联网不正确的用语用字环境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之中,不仅会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而且可能受到叛逆、暴力等负面情绪的污染,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孩子们热衷使用网络黑话烂梗,表面上看是追求新奇,更深层次看,是孩子们从心理上寻求独立群体文化,逃避与成年人交流沟通,要与成人社会保持距离的体现。然而,这容易影响到孩子们的规范养成和身心成熟,不利于孩子们融入社会。

    对策: 多方应积极主动作为

    孩子们口中流传、高频使用的网络黑话烂梗,到底来自什么地方?有媒体调查发现,多数源于网游、短视频和网络主播。诸如“芭比Q”“YYDS”等网络词汇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的助推。又如“奥利给”,不少网络主播在直播或短视频中,频频使用“奥利给”感叹而逐渐流行开来。

    有关人士介绍,在一些网站平台上,什么词汇流行就把其设置为热搜词汇;什么梗有点击量、流量,网站平台就进一步加推,使其获得更多曝光流量;甚至把某些博主个人编造的不妥词汇和字句,在所谓榜单、首页首屏等重点区域呈现……类似“把烂点当看点”的做法,无疑加剧了网络黑话烂梗的流行传播。

    因此,治理网络黑话烂梗,除了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行动,更需要网站平台少些流量冲动,多些主动自觉。比如,不给一些明显有歧义,歪曲音、形、义的词汇以流行传播的机会;又如,认真审核把关,将热搜、首页首屏等重点区域留给真正有重要价值的内容;此外,针对群众反映集中、呼声强烈的意见建议,建立快速响应和纠错的机制。只要网站平台这一关能够把牢,就能大幅挤压网络黑话烂梗的流行空间。同时,网络“自媒体”更要严格约束自己,不能为追求个性、提高“辨识度”而随波逐流,为博取流量而牺牲语言的“尊严”和“脸面”。

    相关部门要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科普宣传,加大文明用语用字的倡导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拒绝流量裹挟、感知中文之美的浓厚氛围。而教育部门、家校层面,也应强化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科普和倡导,将网络语言文明纳入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

    (综合自《北京晚报》《南风窗》及人民网等)

 

当前:5版(2024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