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收冬藏”。进入冬天后,万物休养生息,为来年春天的勃发孕育着能量。同样,冬天也是人们积蓄力量,沉淀自己的好时节。正所谓“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在这个漫漫冬日里,让我们效仿古人,用阅读丰盈自己的头脑,梳理自己的心灵。
我自幼便喜欢在冬日读书,这大抵是因了母亲的缘故。
听外婆说,母亲读书时很用功,一直是优等生,她立志要当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谁料,高中那年外公病逝,母亲作为家里的长女,只得中断学业,帮着外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下地种田,照顾弟妹,硬生生耽误了大好前途。外婆每每提起这件事,都唏嘘不已。
幼年时,我家有一个深红色的木箱子,父亲说那是母亲陪嫁来的宝贝,动不得。有一次,我趁母亲不在家打开了那个木箱一看,不禁大失所望,里面既没有绫罗绸缎,也没有奇珍异宝,不过是满满一箱子的书。
晚上,母亲下地回来,我忍不住嘟囔,木箱子里哪有什么宝贝呀,净骗人。母亲一愣,旋即笑着说,每一本书里都是学问,宝贝着呢。见我一脸疑惑,母亲便抽出一本书,读给我听,她坐在小木凳上,双手捧着书,朗朗有声,眼里满是星光。昏黄的灯光落在母亲身上,泛着柔和的光芒,那是我第一次见母亲读书,也是第一次见整日风风火火的母亲是那样的优雅。
母亲悦耳的读书声和书里精彩的故事,让我一下子爱上了那些宝贝。但我那会儿还不识字,自己看不了书,就缠着母亲读给我听。可母亲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一回到家里就要洗衣煮饭,等一家人都睡下了,她还在缝补衣物。母亲总安慰我,说,孩儿,等到了冬天,娘就有大把的时间了,冬日漫漫好读书啊。
我盼呀盼呀,终于到了冬天。冬天是乡下最清闲的时光,大人们终于可以卸下一年的疲惫,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了。
母亲再也不用下地干活了,她白天收拾完家务活,晚上就坐在炉子旁边读书。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我依偎在母亲身边,听她读书。再后来,母亲便教我读书,她用手指着书,一行一行地逐字阅读,等到冬天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已经认识了不少字,可以独立看连环画了。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出现变故,生活很是拮据。到了冬天母亲也不再清闲了,为了贴补家用,她白天去镇上的小作坊打工,晚上再做些外包的手工活,一直忙碌到后半夜,再也没有空闲的时间读书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自告奋勇地读书给她听,从课本上的内容到木箱子里的书籍。我读了整整一个冬天,母亲也听了一个冬天。
有一次,提起这段往事,母亲感慨地说:“幸好那个时候有书可读,才没有觉得冬天漫长难熬,也没有在寒冷里磨灭生活的希望。”
如今,又是一年冬来到,母亲故去快四年了。每当这时,我都会学着母亲的样子,给年幼的孩子读书听,并感慨一句:冬日漫漫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