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融合”涵文明底蕴铸特色品牌
——广东兴宁市人民检察院文明创建工作纪实
◎ 郑晓燕/文 魏佳伟/图

 

兴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开展支持起诉案件回访。 

兴宁市人民检察院建成公益诉讼异地复绿暨法治宣传基地。 

 

    2021年以来,广东省兴宁市人民检察院发扬“崇法、尚德、求真、为民”的兴检精神,锚定“创一流”目标,持续深耕文明沃土,丰富文明实践,催生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全省新时代‘五好’基层检察院”“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全省检察工作现代化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涌现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广东省检察业务尖子等大批先进个人。

    ◆ 共建共赢共享融合,激发文明创建活力

    文明创建,人人有责。该院坚持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健全完善共学共研、工作例会等机制,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层层分解责任、传导压力,形成“一把手”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室靠前抓、全体干警主动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全员上下团结一心,以坚韧的步伐向着创建目标迈进。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是确保文明创建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该院大力开展“1+1+N”办案团队建设、“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文明创建、机关党建、检察业务“三位一体”融合推进、整体提升,13件案(事)例入选省级以上典型,3个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案例、精品事例。

    该院注重文化育检,多形式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和谐友善、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创新打造集红色教育、道德教育、廉洁教育于一体的户外党建主题园和融党史展览、检史陈列、沙龙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阵地,以及凸显检察特色的楼宇文化、兴趣小组活动室……走进该院,浓厚的检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干警置身其中,时刻感受着文明的力量,潜移默化间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崇德向善氛围日益浓厚。

    ◆ 联学联管联动融合,厚植文明创建底色

    兴宁市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一片浸润着崇高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立足“红色根脉”的独特资源优势,该院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化拓展党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研学、党小组促学、党员自学的“五学联动”体系、思政导师+检务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机制,坚持“第一议题”、集中学习日制度,丰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内容和形式,引导干警在高质效履职办案中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组织参观革命旧址、清明祭扫、开展重要节庆系列活动等方式,激励干警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做好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政治自觉,督促职能部门投入专项资金1195万余元保护红色资源48处,以“检察蓝”守护“革命红”。

    加强检察管理是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为营造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该院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车辆管理、财务管理、提拔晋升等35项规章制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家庭承诺书,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抓好“双重生日”、荣誉退休、节日慰问等制度落实,用好“两优一先”、每月之星、检察先锋模范等鲜活教材,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检察铁军。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该院大力支持结对共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检察蓝”与“志愿红”相互呼应、熠熠生辉。完善“检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动机制,助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名优特新农产品保护,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机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筹措89万余元助力驻镇帮镇扶村道路、文化广场、文明社区等建设,提升基层文明软实力。

    ◆ 司法护法普法融合,彰显文明创建特色

    创建文明单位最重要的标准是人民满意。该院坚持以文明滋养能动履职,为民解忧、为民谋利。深化带案下访、“围屋家访”“信访件件有回复”等制度,建立防止经营主体恶意注销、加强民事支持起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协作机制,联合分级干预矫治1635名罪错未成年人,推动依法对232个家庭未执结的749万元社会抚养费案件结案,办案追赃挽损830万余元、追回国有财产损失160万余元、追偿农民工工资等50万余元,用实际行动将群众所望化为检察所向,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接待室”称号。

    生态兴则文明兴。为助力擘画青山绿水、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助推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上施策。聚焦宜居环境建设,建成公益诉讼异地复绿暨法治宣传基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16个专项监督,督促清理垃圾和固体废物1.2万余吨、修复林地800余亩、追缴生态赔偿金55万元、完善无障碍建设96处,推动宁江水口水洋国考断面水质考核关键指标持续达标,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生产等行业监管漏洞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0份。

    该院坚持在检察履职办案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法治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检察官说法”“双语普法”把法治、文明送进千家万户,家庭教育大讲堂推动“依法带娃”,“法律风险提示函+法治体检”推动企业整改安全生产隐患500余处,“围屋听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做法获广东省委政法委领导肯定,《以检察听证根植法治信仰》获评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工作项目。

    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守在兴宁这片红色热土上,一代代兴检人将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担当作为,矢志不渝用忠诚履职铸检魂、文明之花耀检徽。

 

当前:4版(2024年1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