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他在偏远乡村从教43载,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他10年如一日奔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道路上,讲好汉川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让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被当地群众称为“文化达人”。他就是湖北省汉川市退休教师、杨林沟镇文化站站长孙光顺。
10年前,杨林沟镇文化站一穷二白,在全市排名垫底。镇主要领导做思想工作让他负责文化站,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孙光顺没有退缩,毅然挑起文化站的重任。
孙光顺深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在他的推动下,古老的楹联文化在这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楹联作品,为小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杨林沟镇获得“中国楹联之镇”“荆楚诗词先进单位”等殊荣。
杨林乌壶是具有独特工艺的传统器具。孙光顺四处奔走,收集资料、整理工艺、申报非遗,让更多人了解到杨林乌壶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也为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杨林乌壶晋升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传统舞蹈《蚌壳精舞》也被精心打造成为孝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们灵动的舞姿在舞台上跳跃,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将这一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如今,杨林沟镇成立了诗联学会、广场舞队、腰鼓队、戏迷协会等群众文化团体。“诗联一条街”成为杨林沟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孙光顺的倡导下,民间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晚上,广场舞、腰鼓队、戏曲等群众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春节期间,特色传统文化《蚌壳精》伴随龙灯、彩船,吸引群众竞相观看,现场人山人海。
孙光顺还是一位出色的“资源争取者”。他多方筹措资金,成功争取到国家、省、汉川和当地政府及社会赞助文化资金近3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杨林沟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如今,村村都建起了宽敞漂亮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村民们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享受着丰富的文化生活。杨林沟镇全民健身运动中心,成为小镇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全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他积极主动争取地方领导和村干部对文化文艺工作的支持与重视,将镇文化站打造成了汉川市前三甲。杨林沟镇先后成立了诗联分会、戏迷分会、书法协会等群众文化组织,积极推选优秀文艺作品参与省、孝感、汉川各级各类文艺展演或比赛等。并组织开展送春联、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好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镇文化站只有一个人,他既是站长,又是兵。他兼职清洁工、维修工,为了节省费用,450平方米的文化站和800平方米的室外场地,日常卫生他负责打扫,站里电路、墙壁损坏了他动手修理。在值日表里没有节假日,节假日正是群众需要文化和文艺生活的时间节点,在文艺节目的排练过程中,他既是编剧、又是导演,他每年都要自掏腰包数千元开展文化活动……
在搞好乡村文化工作的同时,孙光顺充分发挥自己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公信力,积极参与镇内外矛盾调处工作,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公正公平地化解矛盾纠纷,被杨林沟镇特聘为“首席人民调解员”。他还做生活的有心人,乐当一名编外记者,用镜头和笔记录真实感人的瞬间和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笔耕不辍,每年刊发新闻稿件150多篇,记录杨林沟镇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讲好当地新时代的湖乡巨变故事。
43年扎根教学一线,多次被评为汉川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校长等;担任站长10年,杨林沟镇文化站连续10年被汉川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先进单位。
其子女在外地工作,请他去享天伦之乐,他婉言拒绝;亲朋好友劝他,退休了就好好休闲一下,还这么认真,基层文化工作不好搞,有时还吃亏不讨好,这是何苦呢?孙光顺淡然一笑。
孙光顺虽已步入古稀之年,却依旧精神矍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常说:“过去工作是为了活着,现在活着是为了工作。”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也成为他生活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