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比上次月考降了7分,排名却提升了7名。他“自我感觉退步”。
周五下午我去开家长会,会前在儿子课桌上看到一张他填写的“学生考试自我分析表”。在表格上,针对“本次各科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他总结出:看题时未详细读,且读题不完整。在思考难题时,容易发呆。下一步改进措施是:要合理把握时间,多背多读,多做题,多见题型。
想起周三晚上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的本次考试信息:总分650分,班级平均分565分,想到儿子不到500分的成绩,当时我还计划着周末一定要给儿子好好“上上课”。然而在看到摆在面前的这张“自我分析表”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恨铁不成钢。
平心而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每一次考试,对父母而言,也是一场“考试”。
记得儿子刚进七年级时,摸底考试的成绩在班级排名中等,之后却每况愈下。看着邻居家或好友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优秀,我心态失衡了,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变得非常焦躁。
除了对儿子苦口婆心地说教,恨铁不成钢地批评,我在辅导他复习功课、做作业时,也常常情绪失控。孩子对我小心翼翼、言听计从,表现出努力学习的样子,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令人失望。
一天晚上,我和一位老友闲谈,情不自禁地聊起了孩子教育的话题。他开门见山地说:“你上学的时候,父母也没要求你考第一呀,也没要求你考清华北大呀——你现在不也是工作好好的,生活好好的?”
“你的话有道理,可是,现在的孩子面临的竞争比咱们那时候要更激烈、更残酷。”我回道。
老友见我如此顽固,淡然一笑:“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会考评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比如身心素质、沟通表达能力、演讲、写作、团队协作以及情商等等。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觉得,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只要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就可以了,不要过度关注他的成绩,而是要多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帮他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帮他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才是成长的第一要义。如果为了成绩好,把孩子逼成学习的机器,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精神抑郁,是你希望看到的吗?”
“不是,肯定不是。”我茅塞顿开。
老友继续交心:“对呀。我们和孩子都是普通人,他不要求我们成为首富,我们也不苛求他考第一名。人生在世,凡事尽心尽力就好,做父母的,要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一边开玩笑回应老友,一边自嘲道,“这样看,是我太心急了,也有些杞人忧天了。”
是啊,其实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方法措施,这就是进步。儿子能意识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而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爱子心切,但不要焦虑,不要过度干预,要保持宽容之心,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