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缱绻 岁月生香
◎ 汪小科

 

    走过四季的轮回,一转眼,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成了风景。而那些嗅过的书香却在光阴的流转中蓄积沉淀,让时光温润,使流年厚重。

    春生之时,我在汪曾祺《人间草木》的细腻笔触中,看到了瓦舍坊市、饮食手工里皆有欢喜,草木山川、花鸟虫鱼间都有情致。忽觉心有清欢,岁月安暖。日子的美,全在内心的感受。透过李娟澄澈的笔调,我走进了《羊道·春牧场》,看到了牧人们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一直在路上。那种无论任何境遇下都有的自信和体面,豪迈与坚韧,使我明白了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要有昂首阔步的坚持,才能抵达远方。书里流淌的“春天”,远比大自然的春天要丰盈和持久。因为它承载了信念与希望,以及我们心中的一切美好,让我们行而有为,笃志必达。

    夏长之时,暑气旺盛。但我还是扎进了书堆里,去寻找灵魂深处的意趣。通过读史铁生的《夏天的玫瑰》,我找到了故事主人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心中的那份炽热,以及披荆前行的勇毅和智慧。那是火热的季节里才能体会到的生命张力。夏季里,纵有疾风骤雨,纵有蛙鸣鸟叫,我也“两耳不闻窗外事”,读张爱玲的优雅精致,读贾平凹的清新自然,读余秋雨的天然质朴,读泰戈尔的轻柔俊逸……在静心耕读中将暑意抛诸脑后,潜心思悟,令情志一点点舒展,意志一步步升华。在书中品读炽烈,磨炼心性,与夏共鸣、与夏共长。

    秋收、冬藏之时,我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领略先贤智慧;我读《曾国藩家书》,习修身要则,悟处世精髓;我读《论语》《大学》《诗经》等国学经典,透析书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增见广文,修身养性。读圣贤之书,感圣贤之人格、襟怀,方能世事洞明、思悟践行。还有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米切尔的《飘》、勃朗特的《简·爱》……亦让我在解读别人的人生中审视当下,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康德,更能提升我的眼界和思维,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到突破人生的方向。我想,在书里博观约取、蓄势待发,应当是时节赋予生命的启示。

    在每个季节里,我们都有可深度阅读的好书。即使以前读过的书,再重读也会发觉曾经思悟的浅薄。所以,才有曾国藩“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名联。只有循环往复地勤读善思,修身明理,才能真正地获取才识,开启智慧。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一缕书香都能积淀成我们独有的气质和底蕴,使我们拥有一份自信与从容。

当前:A3版(2025年0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