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须强化监管
◎ 苑广阔

 

    夜幕低垂,当你舒舒服服窝在家中或酒店的沙发上追剧、放松时,突然耳边传来嗡嗡声,抬头一看,发现一架无人机正窥视屋内的一切。这样的一幕真实发生了:1月2日晚11时许,江苏省宜兴市公安局荆邑警务工作站接到辖区一家酒店的客人报警称,其在酒店窗外发现一架无人机长时间盘旋停留,怀疑被偷拍。

    酒店客人感觉自己被偷拍而报警,当地警方迅速出动,最终顺藤摸瓜,找到操作无人机的飞手。让人震惊的是,警方对无人机的内存卡进行检查时,发现多段用无人机拍摄的不雅视频。经审查,偷拍者交代了操作无人机偷窥他人隐私的违法事实。

    随着无人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操作越来越简单,购买和使用无人机的人也越来越多,“无人机经济”如火如荼。从民用角度来看,无人机除了被很多人用来拍照、拍视频,也会被用来进行商业表演,或者作为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生产工具,等等。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是科技改变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体现。但是,如果一些人让手里的无人机肆意乱飞,甚至把无人机当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道具,这就涉嫌违法违规。

    宜兴那个被警方查获的无人机飞手,就是利用无人机可以“高空作业”的特点,用来偷拍一些市民群众、酒店客人的隐私。一旦这样的隐私视频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将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无人机可以飞,但不能乱飞,对于肆意乱飞的无人机不能“无人管”。无人机飞行和拍摄,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无疑为无人机飞行立下了“硬规矩”,必须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果无人机拍摄的内容涉及他人的私人生活、私密空间、私密活动或私密信息,就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当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关方面就必须强化监管,以确保其在法律轨道内运行,避免公众隐私受到侵犯,公众利益受到侵害。公众也要多些个人隐私自我保护意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入住酒店,都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一旦发现被无人机偷拍,应及时报警。

 

当前:4版(2025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