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 塑造全面发展之才
——奋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路上

 

    1月21日,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于山社区举办文化活动,让寒假里的孩子们体验非遗魅力、喜迎新年。图为鼓舞表演。谢贵明 摄

    1月18日,宜昌市夷陵区科普大篷车开进邓村乡三峡茶旅小镇迎新年活动现场。图为孩子们动手操作科普装置。张国荣 摄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实现教育兴、教育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有力量地成长、更健康地成长、优雅地成长。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文化根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需要,更是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从课堂教育到实践体验,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各地积极探索实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央广网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全国总展演暨颁奖盛典上,来自深圳市莲南小学和盐港小学的师生吟诵《诗经·小雅·鹿鸣》《七律·长征》,让观众领略经典诗词的魅力。

    作为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首批试点学校,深圳市莲南小学扎根古诗词领域并不断深耕,力图用诗歌培养学生“美好而活泼的灵魂”,目前已形成“诗教+”课程体系,正通过“诗文相彰、诗语相通、诗画相宜、诗乐相和、诗体相适”等学科融合方式不断拓宽诗词教学的路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加强中国人的文化共振,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深圳市莲南小学副校长孙瑶表示。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筑牢传统文化根基。1月20日,河南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优秀成果展在新乡市明德小学举行,新乡市各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借鉴优秀做法,共享教育智慧。校长们依次参观展板,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方寸观世界 刀纸绘青春”、开封市第十四中学的“《清明上河图》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等吸引校长们驻足。

    新乡市原阳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李强说:“这些省内的优秀学校的优秀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接下来我们学校要借鉴这些经验,开展思政课后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后体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实践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多地学校通过非遗进校园、博物馆研学、民俗体验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努力。不少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等,或引导家长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或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家风。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此提供了新的支撑,通过短视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加强体育、劳动教育:塑造全面发展之才

    《纲要》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纲要》还提出,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理念正在各地得到积极响应,通过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和艺术教育工作,提振青少年学生的精气神。

    1月17日下午,在武汉市七一中学开展的2025年羽毛球冬令营上,羽毛球奥运冠军赵芸蕾和正在这里训练、活动的学生交流,同场竞技的同时还传授国家队训练法。

    赵芸蕾以自己多年的训练、比赛经历谆谆教导同学们,要保持对一件事的专注精神,面对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折不挠。她激励在场的孩子们:“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做到最好,你就拥有了冠军精神,你也就是冠军。”

    “射门,好球!”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学,孩子们正在上足球特训课,教练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球场上小队员们一个个神情专注,颠球、传球、倒脚、射门……动作娴熟自如。

    寒假前,江岸区所有小学学生均收到《明眸奇遇记》爱眼护眼寒假实践手册,手册含全面爱眼护眼知识及实践指导。寒假中,堤角小学开启“运动相伴 快乐成长”寒假体育活动,除校足球队的队员们每日进行常规训练外,学校还为其他学生举办了体育运动临时托管活动。

    田径跑道上,学生们你追我赶,尽情释放能量;舞蹈室里,学生们跳着啦啦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孩子们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抗挫意识,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地学校通过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如种植蔬菜、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活技能。寒假来临,上海徐汇区总工会携手汾阳中学,推出了一系列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匠心模范寻访”冬季营地活动。作为徐汇区总工会寒假期间“匠心模范寻访”活动的一部分,此次冬令营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的平台。学生们听取了市劳模、上海工匠周向争关于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介绍及其背后的科技力量,加深了对城市正常运作的理解。

    目前,各地都在探索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德育、美育等多种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一套全面的校外教育课程,助力青少年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劳动习惯。

    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之苗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纲要》提出,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以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前沿技术,各地设计了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希望孩子们在寒假中也能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树立起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北京市中小学生已经开启了精彩的寒假生活。为落实市教委等17部门新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很多学校更新了科学作业,推出“动脑+动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

    1月19日,北京丰台区太平桥学校的部分学生启程前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沿海城市的科研院所进行假期“科考”,以了解实验流程,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梁爽是带队老师,临行前,她在多学科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份综合的项目式学习方案。

    “能去高端的科研院所接触精密的仪器设备,还能近距离请教我所崇拜的科学家,真是太幸福了!”初二学生张子轩已经确认了自己想要独立完成的研究课题——了解珊瑚礁这种非生物体与海洋中生物体的合作模式,他临行前认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准备。

    很多学校充分盘活校内外资源,带领学生领略前沿科技,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增长技能。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布置给学生一道寒假“必答题”: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寒假前,该校党组织书记于瑞利为初中学生上了《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展示自制人工智能灯具、对话机器人、垃圾分类机器人等作品,让学生们体会物理、信息技术、艺术、数学、语言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魅力。

    社会力量在科学素养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地科技馆、博物馆通过开设青少年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科学探索平台。

    (综合央广网、大象新闻 、《北京晚报》等)

 

当前:1版(2025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