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工作,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推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事业产业协同提速发展。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在四川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围绕社会关切的“一老一小”话题谈经验做法、提务实举措。
现状:数字化养老与社区医疗面临挑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1816.4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7%。如何精准识别并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说。他在走访调研后发现,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打通多部门数字壁垒,搭建起丰富的为老服务场景,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关爱服务。然而,数字化在助力老龄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要帮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关怀,首先要破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数字鸿沟问题突出、服务场景不够丰富、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基层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高善峰指出,“特别是在基层社区层面,数字化助力老龄服务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一些好的数字化服务难以落地生根,无法真正惠及广大老年人。”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劳动模范肖芳则把目光聚焦到了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上,“这源于我的一次亲身经历。”肖芳告诉记者,有一次,她的孩子感冒,前往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表示需输液治疗,但该社区医院无法提供此项服务,“作为一位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母亲,我就这一现象进行了问询,发现身边不少朋友和同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家都深切感受到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肖芳认为,社区医院作为离居民最近的医疗机构,应承担起常见病、普通病的诊治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建议:加强人才引进,共筑“一老一小”幸福网
如何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今年四川省两会上,高善峰带来了题为《数字化助力服务创新,推进我省老龄工作向前发展》的提案。他建议,建立志愿服务机制,鼓励年轻人、社区志愿者等参与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形成“老少互助”的一对一模式,并依托社区、老年大学等阵地,定期举办数字技能培训班;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并结合四川省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为老服务品牌,如川剧欣赏、蜀绣体验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基层社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基层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数字化建设;推动数据共享与融合,提升服务效率。
“我期待通过不断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在城乡都能构建起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高善峰说。
针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情况,肖芳带来了她的建议。她认为,首先,应加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力度,提供学习和再教育机会,提升他们的诊治能力;加强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政策优惠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其次,完善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医疗设施的配备。再次,定期让大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医院进行指导帮教,开号就诊,进一步提升社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最后,社区医院增设儿科,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从而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肖芳期待,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切实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的健康筑牢更为坚实有力的保障。